首页> 中文学位 >符号学视野下的汉语合音合形合义符号研究
【6h】

符号学视野下的汉语合音合形合义符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价值

1.2 合音合形合义符号相关研究现状及其不足

1.2.1 合音合形合义符号相关研究现状

1.2.2 现有研究之不足

1.3 研究方法

1.4 理论基础

1.5 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

第二章 合音合形合义符号之二元构成

2.1 二合之合音词研究

2.1.1 合音词界定

2.1.2 合音词音之古今对照分析

2.1.3 合音词义之古今对比研究

2.1.4 合音词音义关系之探析

2.2 二合之合形字研究

2.2.1 合形字界定

2.2.2 合形字与形声字、会意字之异同

2.2.3 合形字形义关系之剖析

2.3 二合之合音字形与合形字音之分析

2.3.1 合音词形之假借化探究

2.3.2 合形字音之任意性论述

2.4 三合之合音合形合义符号剖析

2.4.1 合音合形合义符号之界定

2.4.2 三合符号言文关系之分析

第三章 基于三合符号的汉语汉字言文关系分析

3.1 三大语言文字观视野中的汉语汉字言文关系

3.1.2 “解构主义”语言文字观与汉语汉字言文关系

3.1.3 “合治”语言文字观视野下的汉语汉字言文关系

3.2 三合符号所体现的汉语汉字言文关系

3.2.1 汉语中三合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3.2.2 三合符号之言文关系

第四章 合音合形合义符号之深层机制

4.1 合音合形合义符号乃言文二符

4.2 三合符号之生成机制阐释

4.2.1 “互文性”理论之阐述

4.2.2 三合符号互文性之历时派生研究

4.2.3 三合符号互文性之共时暗含研究

4.3 互文理论下汉语汉字言文关系之深层解构

第五章 结语

5.2 “互文性”与汉语合音合形合义符号之结合研究

5.3 研究之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在汉语复音化的大趋势下,逆主流化的单音节研究并未给予足够重视。目前,基于本文研究内容,单音节合音词、合形字研究的可用文献未至300篇,合音词、合形字结合而成特殊单音节现象的论述则更是寥寥无几。然而,在单音节现象的构成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现象就是合音合形合义——三合单音符号的存在。因此,基于语言与文字的紧密联系,本文以合二音为一音,合二字为一字的合音词、合形字为引,从音、形、义结合的角度对双音节语音相合、字形相合、语义相合而成的单音节三合符号进行界定分析。采用符号学全新视角,深入探析合音合形合义符号的生成机制,以挖掘汉语汉字二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本部分首先指出论文的选题缘由与价值,并综述合音词、合形字与合音合形合义符号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其次,在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
  第二章为正文的基础部分,由于合音合形合义符号为合音词与合形字结合而成的特殊单音现象,本章将基于合音词、合形字对合音合形合义符号进行界定,描述且分析合音词、合形字、合音合形合义符号的表层特点及音合、形合、义合间的关系。
  第三章在汉语本体结构下,探讨汉语音、义与汉字形、义之间的关系。针对合音合形合义符号音音、形形、义义均合二为一的现象,进而阐述以三合符号所推演出的汉语汉字关系。从常见的语言文字观入手,介绍工具论、解构主义与合治三种不同的语言文字观在解构汉语汉字言文关系上的局限,然后透过三合符号理想化的言文关系从音、形、义的角度,解构汉语汉字整体的言文关系,以阐释其视角的切实可行性与深入透彻性。
  第四章为正文的核心部分,运用符号学理论来探究合音合形合义符号之生成,将符号学“互文性”理论与本土语言文字——汉语汉字结合,论证合音合形合义符号历时、共时的言文关系,揭示合音合形合义符号的深层机制,进而深度挖掘汉语汉字复杂言文关系之根源。
  第五章即凸显论文以互文理论探究本体单音节三合符号存在的创新之处,阐明互文理论进一步对汉语汉字认识的延伸,进而提出符号学视角下“互文性”与汉语合音合形合义符号之结合研究的新颖之处。同时点出研究之不足,强调汉语、汉字问题研究亟待深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