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女性腺性膀胱炎的尿流动力学表现及其膀胱肌层α-AR表达的研究
【6h】

女性腺性膀胱炎的尿流动力学表现及其膀胱肌层α-AR表达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图

致 谢

原创性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展开▼

摘要

本文研究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1D-AR在CG患者膀胱平滑肌中的表达情况,以了解α1-AR在CG患者膀胱三角区平滑肌细胞及逼尿肌中的表达改变情况;应用尿流动力学测定仪检测CG患者的尿流、膀胱压力、逼尿肌肌电改变等情况,验证α1-AR是诱发OAB与下尿路梗阻症状的发生原因,分析CG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改变与临床症状的关系,阐明α1D-AR在引起下尿路症状、膀胱过渡活动症中的作用机制。 研究材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2005年5月至2006年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确诊为腺性膀胱炎和或合并有膀胱颈后唇隆起等合并症的女性患者(结合病史、症状、尿流动力学、膀胱镜检查及组织学检查)32例,正常女性9例作为对照组。 2.标本获取:试验组膀胱平滑肌均取自经尿道电切手术,对照组膀胱平滑肌取自经尿道电切手术或膀胱镜下活检。将标本置于-80℃冰箱中保存;并作常规石蜡包埋切片。 3.免疫组化: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即多聚辣根过氧化物酶法),均进行抗原修复(微波热修复)。实验步骤按免疫组化试剂盒中指示进行。染色阳性标准为细胞膜、胞浆出现黄褐色或棕褐色颗粒,用PBS缓冲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实验指标,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4.尿流动力学检查:应用乔纳斯Ⅳ尿流动力仪,测定患者残余尿、尿量、膀胱压力、逼尿肌肌电图、逼尿肌压力以及尿流率等指标,并根据国际尿控协会标准分析其尿流动力学表现。 5.结合临床症状、尿流动力学结果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6.统计学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各组阳性表达率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和独立样本的t检验,并计算相关系数。检验水平:α取0.05,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一)临床与尿流动力学。 1.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尿频尿急症状,其中22例伴有夜尿增多、19例伴有排尿不尽感;9例伴有排尿困难;8例伴有下腹部疼痛不适;4例伴有尿痛;3例伴有性交痛;15例伴有血尿;5例伴有焦虑、紧张、失眠等精神症状;1例伴有轻微的压力性尿失禁。 2.所有病例的病理诊断均为腺性膀胱炎,其中10例合并尿道肉阜,3例合并尿道血管瘤,4例合并间质性膀胱炎,17例合并膀胱颈后唇隆起或膀胱颈纤维化,10例合并尿道外口阴道口距离过近或融合,3例合并处女膜畸形,3例合并尿道旁腺炎。 3.病变多发于三角区膀胱颈一带,膀胱镜下形态学改变:均为膀胱三角区或膀胱颈部黄色有核的滤泡样或绒毛膜样水肿改变。 4.尿流动力学结果:不稳定膀胱9例,膀胱出口梗阻或尿道阻力增加20例,逼尿肌无力6例,逼尿肌括约肌不协调9例,低顺应性膀胱3例,高顺应性膀胱2例,尿流动力学正常4例。 5.尿流率测定:最大尿流率下降占81.2%(26/32);平均尿流率下降或无排尿占90.6%(29/32);尿流曲线间歇或低平占84.4%(27/32)。排尿时间延长占84.4%(27/32)。 6.9例不稳定膀胱均有膀胱颈后唇隆起或尿道肉阜等合并症。尿流动力学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或尿道压力增加的20例患者主要可表现为尿频、尿急(100%)、夜尿增多、排尿不尽(85%)、排尿困难、以及下腹部不适、性交痛等症状;95%合并有膀胱颈后唇隆起或尿道肉阜。 (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1.α1D-AR在所有病例三角区、逼尿肌肌层中均有阳性细胞表达;在对照组逼尿肌均有阳性表达,在6个三角区肌层中可见阳性表达。阳性细胞为在膀胱粘膜、平滑肌层都可见黄褐色或棕褐色染色的阳性细胞。 2.病例组逼尿肌肌层中阳性表达的细胞数为26~95,平均74.25;三角区肌层中则为17~91,平均60.5。两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相关系数r=0.875,P<0.0001,有统计学意义。 3.对照组逼尿肌肌层中阳性表达的细胞数为13~32,平均19.67;三角区肌层中则为0~14,平均5.44。两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相关系数r=0.547,P=0.128,P>a,无统计学意义。 4.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三角区肌层以及逼尿肌肌层中α1D-AR阳性表达的细胞数,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5.9例尿流动力学诊断为不稳定膀胱患者的逼尿肌和三角区肌层的α1D-AR阳性表达均比其余23例患者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6.20例尿流动力学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逼尿肌和三角区肌层的α1D-AR阳性表达与其余12例患者的表达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 研究结论: 1.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尿流动力学表现呈多样化,确诊需依靠膀胱镜检查以及病理组织活检。膀胱镜下可见黄色有核滤泡样的特异性形态学改变。 2.腺性膀胱炎根据尿流动力学结果,可分为不稳定膀胱型、膀胱出口梗阻型、逼尿肌无力型、高顺应性膀胱、低顺应性膀胱及正常型。 3.尿流动力学表现为不稳定膀胱型大多有膀胱颈后唇隆起或尿道肉阜等可增加膀胱出口阻力的合并症。 4.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逼尿肌层、三角区肌层的α1D-AR表达均比正常显著增加。 5.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逼尿肌层、三角区肌层的α1D-AR表达存在正相相关关系,提示α1D-AR表达增加存在某种共同的原因。 6.α1D-AR表达增加可能是引起女性腺性膀胱炎逼尿肌压升高、不稳定膀胱的原因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