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影响
【6h】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前言

第2章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结果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实验目的:探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及钙通道拮抗剂对血小聚集与释放反应的影响,从信号转导及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途径,为血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1、标本来源:20~40岁,性别不限,近一个月内未用任何药物,排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妊娠女性等引起高凝状态的疾病。 2、观察指标:1)静息血小板PAC-1(GPⅡb/Ⅲa单克隆抗体)结合率和CD62P的表达率; 2)ADP(5μmol/L)诱导的PAG(M)(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C-1结合率与CD62P的表达率; 3)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精氨酸—甘氨酸—天氡氨酸—丝氨酸)对PAG(M)、PAC-1结合率与CD62P表达率的作用; 4)Ca2+拮抗剂Nifedipine(硝苯地平)对PAG(M)、PAC-1结合率与CD62P表达率的作用; 5)RGDS和Nifedipine对PAG(M)、PAC-1结合率与CD62P表达率的联合效应。 3、方法与原理1)血小板聚集测定经静脉穿刺抽取新鲜血液,用ACD液(9:1)抗凝,分离血小板并用0.1%BSA的Hepes缓冲液悬浮,在血小板悬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RGDS或Nifedipine,孵育2分钟后在TYXN-91智能血液凝聚仪上根据比浊法原理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G)。以PAG(M)为观察指标。 2)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GPⅡb/Ⅲa测定ACD抗凝新鲜全血,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RGDS或Nifedipine,孵育10min,加入ADP(5μmol/L)孵育5min,实验组加入PAC-1:FITC,CD62P:PE、CD61:PerCP,对照组分别加入MouseIgG:PE、MouseIgM:FITC、CD61:PerCP染色,用1%甲醛溶液固定30min,24h内上机检测。 四统计分析1.计量资料的描述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2.抑制率的计算:(空白对照值—用药后值)/空白对照×100%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4.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5.两变量的线性相关分析6.所有数据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检验标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ADP诱导的血小板活化正常人,静息状态下的血小板PAC-1结合率和CD62P表达率分别为(0.80±0.85)%和(3.03±0.70)%;ADP(5μmol/L)激动后,血小板PAC-1结合率和CD62P表达率分别为(77.27±9.47)%和(64.09±17.60)%,PAG(M)为(82.53±6.91)%。 2Nifedipine对血小板PAG(M)的作用Nifedipine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血小板PAG,在所取(10~160μmol)内5种浓度下,每种浓度Nifedipine对PAG(M)的抑制作用,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160μmol/L左右。 3RGDS对血小板PAG(M)作用RGDS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血小板PAG,在所取(50~800μmol)内5种浓度下,每种浓度RGDS对PAG(M)的抑制作用,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200μmol/L左右。 4Nifedipine和RGDS对血小板PAG(M)的联合作用Nifedipine(160μmol)和RGDS(200μmol)对血小板PAG(M)的联合抑制率为(62.35±15.95)%,经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存在交互效应(P<0.05)。 5Nifedipine对血小板PAC-1结合率和CD62P表达率的作用Nifedipine在所取(10~160μmol)内5种浓度下,每种浓度Nifedipine对PAC-1结合率和CD62P表达率均有抑制作用,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IC50均在160μmol/L左右。不同之处在于,经多重比较分析(S-N-K法)Nifedipine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PAC-1结合率,而呈非浓度依赖性地抑制CD62P表达率。 6RGDS对血小板PAC-1结合率和CD62P表达率的作用RGDS在所取(50~800μmol)内5种浓度下,每种浓度RGDS对PAC-1结合率的抑制作用,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IC50在200μmol/L左右;当浓度>200μmol/L时对血小板CD62P表达率的抑制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抑制率较弱,800μmol/L时抑制率为27.31%。 7Nifedipine和RGDS对血小板PAC-1结合率和CD62P表达率的作用的联合作用 Nifedipine(160μmol)和RGDS(200μmol)对血小板PAC-1结合率的联合抑制率为(60.15±16.35)%,经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存在交互效应(P<0.05)。说明Nifedipine(160μmol/L)和RGDS(200μmol/L)对血小板PAC-1结合率的抑制作用相互加强。而二药联合对血小板CD62P表达率的联合抑制率为(57.85±17.14)%,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存在交互效应。 8Nifedipine对血小板PAG(M)、PAC-1结合率和CD62P表达率作用的关系相同浓度的条件下,Nifedipine对血小板PAG(M)、PAC-1结合率和CD62P表达率作用具有相关性,PAG(M)与PAC-1结合率和CD62P表达率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0.954;PAC-1结合率和CD62P表达率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968。 9RGDS对血小板PAG(M)、PAC-1结合率和CD62P表达率作用的关系相同浓度的条件下,RGDS对血小板PAG(M)、PAC-1结合率和CD62P表达率作用具有相关性。PAG(M)与PAC-1结合率和CD62P表达率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0.976;PAC-1结合率与CD62P表达率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965。 结论:1.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和Ca2+拮抗剂Nifedipine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随拮抗剂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两者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存在正协同作用。 2.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和Ca2+拮抗剂Nifedipine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GPⅡb/Ⅲa活化,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随拮抗剂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两者对血小板GPⅡb/Ⅲa活化的抑制存在正协同作用。 3.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在浓度大于200μmol/L时对ADP诱导的血小板释放反应有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比较弱;Ca2+拮抗剂Nifedipine能呈非浓度依赖性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两者对血小板释放反应的抑制无协同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