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腔起搏器自动化功能的随访研究
【6h】

双腔起搏器自动化功能的随访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前言

第2章资料和方法

第3章结果

第4章讨论

第5章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自动化功能是起搏器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发展的方向。新型起搏器具有多种自动化功能。本研究对双腔起搏器的腔内心电图自动记录(Stored EGMs)、自动模式转换(Auto Mode Switch,AMS)、自动阈值夺获(Autocapture,AC)、自身房室传导搜索(Autointrinsic Conduction Search,AICS)等四种功能进行临床随访,了解这四种自动化功能在临床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以及功能开启前后相关参数的变化。 目的 1.通过分析双腔起搏器腔内心电图对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记录,指导临床药物治疗、调整起搏器的功能和参数。 2.评价起搏器的自动模式转换、自动阈值夺获、自身房室传导搜索功能的临床应用。 方法 30例入选研究对象25例为病窦综合征,3例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2-88岁,平均年龄为68.3±8.7岁。 1.Stored EGMs和AMS组:选择20例植入圣犹达公司(ST.JUDE MEDICAL)5376型、5386型双腔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比较药物治疗前后,腔内心电图的变化和自动模式转换功能的启动情况。 2.AC组:随访25例植入具有自动阈值夺获功能双腔起搏器患者,观察AC功能打开后的起搏阈值、实际输出电压的变化及起搏器的安全性。 3.AICS组:选择18例病窦综合征患者(排除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观察应用AICS功能前后患者右室起搏比例和自身房室传导比例的变化。 结果 1.Stored EGMs和AMS组:20例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心悸、气促、头晕等症状。其中14例记录有高频房率事件(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分析14例腔内心电图及AMS启动情况。经药物治疗后,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及AMS启动次数明显减少(111 vs 367,P<0.05;82vs138,P<O.05),其中5例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消失。 2.AC组:23例自动阈值夺获功能运行良好,实际输出电压明显降低(1.01±0.2V vs 2.78±0.3V,P<0.05),预期使用年限延长(11.2±0.9年vs 7.18±1.3年,P<O.05)。 3.AICS组:除2例失访外,16例在自身房室传导功能打开后,总心室起搏比例明显下降(5.43±1.7% vs 29.5±1O.05%,P<0.05),心室起搏百分比大于1O%的患者比例亦明显减少(5例vs10例)。 结论 通过对记录的腔内心电图的分析,其分析结果可以作为临床药物治疗和疗效判断的参考依据。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在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情况下使心室率保持在平稳状态,减轻症状,避免不适当的快速心室跟踪。自动阈值夺获功能可以明显降低起搏器的能量消耗,延长起搏器的工作寿命,而且能持续、有效地起搏,保障患者的安全。自身房室传导搜索功能可以降低右心室的起搏比例,因此可以减少起搏器的能量消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