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州市1108例体检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6h】

广州市1108例体检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主要英文缩写词表

声明

第1章前言

第2章对象与方法

第3章结果

第4章讨论

第5章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是蛋氨酸脱甲基后的中间产物。在健康人中,空腹血浆总Hcy(tHcy)的正常范围在5~15μmol/L,超过该范围时就称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aemia,HHcy)。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McCully就首次推断HHcy是致AS的一个危险因素。后续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HHcy是除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等因素以外的阻塞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和静脉血栓的发生发展相关。tHcy每升高5μmol/L,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就会增加三分之一。HHcy也是造成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此外,它还可能是糖尿病血管病变、肿瘤、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Hcy在体内有两条代谢途径:一是通过再甲基化途径生成蛋氨酸;二是通过转硫途径生成胱硫醚。两条途径在机体不同的生理病理状况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三种B族维生素在Hcy代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叶酸是再甲基化过程中的甲基载体,维生素B12、维生素B6则是Hcy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辅酶。 影响循环Hcy水平主要有5个因素:遗传、营养状况、疾病、药物/毒物、年龄胜别。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所导致的循环低水平的叶酸、VitB12、VitB6是造成轻、中度HHcy最主要的非遗传因素。其他如血压、血脂、吸烟、饮酒以及膳食习惯也与Hcy水平相关。 有关循环tHcy水平影响因素的报道多见于国外,且研究结论不尽相同。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尚不多见,且与国外的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根据中国居民的具体情况,较全面地分析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生活行为方式、膳食习惯对循环tHcy水平的影响,以期为防治HHcy,从而减小HHcy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 探讨性别、年龄、体格状况、血压、血脂、肾功能、吸烟、饮酒等生活行为方式以及膳食习惯等对血清tHcy水平的影响,为科学防治HHcy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自2008年8月至2008年12月,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人群中,筛选体检项目齐全,问卷填写完整的知情同意者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生活行为方式、饮食习惯、疾病史4部分。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体检现场派发,研究对象自行填写,回收时由调查员检查核对。 2.2体格测量按常规方法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HC)、血压,并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 2.3生化指标检测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总胆固醇(TC)采用CHOD—PAP法测定,甘油三酯(TG)采用GPO—PAP法测定,肌酐(Cr)采用苦味酸法测定,血清tHcy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 2.4统计分析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检验有统计学意义水平为0.05。血清tHcy经自然对数(1n)转换后近似正态分布。男女间在年龄、体重、身高等连续型变量上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在烟酒茶嗜好等分类变量上的差异采用x2检验法。将连续型变量分组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比较各组间校正混杂因素前血清tHcy水平的差异和线性趋势。采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法(ANCOVA),在校正年龄、体重、BMI等可能影响tHcy水平的因素后,比较各组间血清tHcy水平的差异和线性趋势。均数间多重比较采用LSDt法检验。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血清tHcy水平的因素。 结果: 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研究共招募1108名调查对象,其中男性732名,平均年龄37.5±15.0岁:女性376名,平均年龄37.2±14.6岁。除平均年龄、T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的体重、身高、BMI、WC、HC、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G、Cr均高于女性(P=0.000)。男性吸烟、饮酒的比例、HHcy发生率均高于女性(P=0.000),而更多的女性补充B族维生素(P=0.001)。 2性别和年龄对血清tHcy水平的影响男、女间血清tHcy水平存在差异。校正前后,男性tHcy均高于女性(P=0.000)。年龄对男性tHcy水平没有影响,但女性tHcy在校正前后均与年龄呈正相关(Pfortrend=0.041and0.006,respectively)。≥55岁组女性tHcy高于其他4个低年龄组(P=0.001)。 3BMI对血清tHcy水平的影响校正前,男、女性血清tHcy水平与BMI均不存在线性关系。校正后,男、女性tHcy水平随BMI增大而升高,但这种变化趋势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fortrend=0.191and0.120,respectively)。 4体型对血清tHcy水平的影响校正前以及在校正后,男性血清tHcy与WC、HC、WHR不存在相关性。校正前,女性血清tHcy与WC、HC呈正相关(Pfortrend=0.0.011and0.000,respectively),且有随WHR增大而升高的趋势(Pfortrend=0.452)。校正后,女性血清tHcy与WC、HC、WHR之间的这种关系均不存在。 5血压对血清tHcy水平的影响校正前后,男性tHcy与SBP、男女性tHcy与DBP均不存在相关性。SBP与女性tHcy水平之间有关联。虽然女性血清tHcy与SBP不存在线性关系,但在校正前后4组之间均存在差异。校正前,111~120mmHg组tHcy低于≥121mmHg组(P=0.001)。校正后,111~120mmHg组低于<101mmHg组(P=0.015)和≥121mmHg组(P=0.024)。 6血脂对血清tHcy水平的影响血清tHcy与TC存在相关性,而与TG没有关联。校正前后的男性tHcy,校正后的女性tHcy均与TC呈负相关(Pfortrend=0.0.002,0.038and0.005,respectively)。且在校正后,TC<4.23,4.23~4.86mmol/L组女性血清tHcy分别比≥5.63mmol/L组高18.3%(P=0.010)、13.4%(P=0.046)。 7Cr对血清tHcy水平的影响Cr对男性血清tHcy水平无影响。校正前,女性tHcy水平与Cr不存在线性关系。校正后,女性tHcy随Cr的升高而升高(Pfortrend=0.002)。 8生活行为方式对血清tHcy水平的影响吸烟对男性tHcy没有影响。虽然在校正前后,男性吸烟者血清tHcy均高于不吸烟者和戒烟者,但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饮酒仅与男性tHcy水平存在相关性,而对女性tHcy没有影响。校正前后,男性血清tHcy水平均随酒精摄入量的增加而升高(Pfortrend=0.013and0.002,respectively)。校正后,10~19.9、≥20g/d组血清tHcy比0g/d组分别高13.8%(P=0.010)、19.6%(P=0.002)。 饮茶对男、女性血清tHcy水平的均无影响。校正前后,3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B族维生素补充剂对男、女性血清tHcy水平均无影响。虽然校正前后补充者血清tHcy比不补充者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9膳食习惯对血清tHcy水平的影响男、女性蔬菜摄入频率不存在差异。校正前,男性血清tHcy水平有随蔬菜摄入频率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Pfortrend=0.098)。校正后,男性蔬菜摄入频率≥1次/天的血清tHcy水平比5~6次/周者低9.3%(P=0.050)。校正前,女性血清tHcy水平与蔬菜摄入频率呈负相关(Pfortrend=0.037)。校正后,这种线性关系消失。 男、女性之间水果摄入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摄入频率高于男性(P=0.000)。校正前,男性tHcy与水果摄入频率呈负相关(P=0.006),≤2次/周组血清tHcy水平高于频率较高的3组(P=0.002)。校正后,这种差异和线性关系消失。女性tHcy与水果摄入频率不存在相关性。 结论: 1.男女性血清tHcy水平存在差异,男性比女性高27.7%。 2.女性血清tHcy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而男性血清tHcy水平与年龄不存在相关性。 3.男、女性血清tHcy均与TC呈负相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女性血清tHcy水平与Cr呈正相关,而在男性中没有观察到这种相关性。 4.男性血清tHcy水平与饮酒量呈正相关,饮酒对女性血清tHcy水平没有影响。 5.在男性中,蔬菜摄入频率较高者,血清tHcy水平较低。未观察到蔬菜摄入频率对女性血清tHcy有影响。男、女性血清tHcy水平均与家畜禽、鱼类摄入频率呈负相关。 6.影响男性血清tHcy水平的主要因素是TC、饮酒量和家畜禽摄入频率,而影响女性血清tHcy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年龄、TC、Cr和家畜禽摄入频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