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资本市场再融资方式选择偏好的解释
【6h】

中国资本市场再融资方式选择偏好的解释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动机

1.2 创新点和基本结论

1.3 结构安排和逻辑框架

第二章 再融资制度背景分析

2.1 配股政策

2.2 增发新股的引进

2.3 增发新股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第三章 再融资的相关国内外文献综述

3.1 再融资的国外文献综述

3.2 再融资的国内文献综述

第四章 假设提出

4.1 增发和配股的财富再分配效应模型

4.2 对再融资方式的成本分析

4.3 时机选择对再融资方式的影响

4.4 再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研究设计

5.1 再融资成本分析

5.2 时机选择理论分析

5.3 再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5.4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第六章 实证分析

6.1 再融资的成本分析

6.2 时机选择分析

6.3 再融资影响因素实证同归结果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是公司金融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对中国资本市场2001年4月到2007年12月这一期间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寻自中国证监会允许增发融资之后增发再融资企业逐年增加而配股企业不断减少的原因之所在。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分别采用成本分析方法、时机选择理论和综合考虑公司特征及市场环境等影响融资决策因素的Logistics回归模型这三种途径来试图寻找再融资选择偏好的原因。通过以上研究方法的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
   1、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增发企业的直接融资成本不论在绝对量上还是在相对量上都显著高于配股企业,但增发再融资的上市公司逐年增加而配股再融资的上市公司逐年减少,因此中国资本市场也存在直接融资成本高的增发再融资方式受到青睐这一现象。
   2、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定向增发公告后伴随着正的市场反应,显著差异于配股和公开增发;配股和公开增发公告后具有负的市场反应,但配股的负市场反应显著小于公开增发,所以配股的间接融资成本小于公开增发,这与美国资本市场恰好相反。
   3、通过时机选择理论,本文发现公开增发公司在公告之前具有显著的正市场反应,在公告时下降,公告后进一步下降,这种公告前股价上升公告后后股价回落效应是显著的,可以推断公开增发公司股价的回落是由于原股价被高估。本文的研究结果验证了时机选择理论在中国资本市场是存在的,这也是再融资选择偏好的重要解释之一。
   4、最后,本文在对再融资公司的特征以及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构建一个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当证券市场处于牛市时,上市公司会更倾向于通过增发再融资,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越倾向于增发再融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