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落后”与发展——广西背陇瑶村寨的生计变迁研究
【6h】

“落后”与发展——广西背陇瑶村寨的生计变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图文目录

引子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回顾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田野工作

第六节 田野点概况

第一章 偷柴之惑:瑶山里的生计危机

第一节 偷柴的故事

第二节 偷者的无奈与他者的言说

第三节 生计体系的规则:地方性的文化阐释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丰裕”的耕猎生活

第一节 不断迁徙的背陇瑶

第二节 丰裕的“落后”生活

第三节 “喜欢耍”的山地居民

第四节 生计之灵--背陇瑶的生计保障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落后”者的生计失衡:背陇瑶的人口与土地

第一节 计划生育的困窘

第二节 村落共同体的人口控制:生育控制与人口分流

第三节 移风易俗政策对背陇瑶生育制度的影响

第四节 生计失衡:人地矛盾的出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贫困与富裕--市场化发展与政策依赖

第一节 短暂的富裕--瑶寨的市场化发展

第二节 禁之不绝的山羊饲养

第三节 “落后”者的发展选择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方性发展中的社会组织

第一节 摩公与瑶老制度

第二节 摩公的“落后”与进步

第三节 摩公与村寨的沟通者们

第四节 扶贫总动员:发展项目中的当地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迁徙与回归:村寨的地方性发展

第一节 现代的“漂泊”生涯

第二节 传统生活的持续:斗鸟与饮酒

第三节 多样化的生活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一) 专著

(二) 论文

(三) 史志类

(四) 网站

(五) 政府及其香港社区伙伴资料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研究是生态人类学视角下的发展的人类学研究。论文以文化持有者为陈述主体,发展者的发展政策、措施为地方性发展展开的社会背景。在文化持有者的实践中呈现地方性发展的内在文化机制。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背陇瑶,田野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的背陇瑶村落。研究以生计变迁为线索,围绕着生计危机的产生、存在和改变的变迁过程来呈现少数民族地区建国以来的社会生活变迁。通过变迁过程来反思发展者与文化持有者的发展理念,明确了地方性生计文化的体系及其文化阐释体系在地方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从当下的偷柴事件出发,揭示背陇瑶当下的生计危机。人口增加、固定居住使得背陇瑶村落人地关系失衡。执行具体发展项目的发展者来到瑶族村寨,延续共和国建国以来的扶贫和救济等发展政策,对瑶族村寨实行开发式扶贫。在生计危机持续的情况下,背陇瑶超越自然资源的局限,通过周期性流动延续历史的迁徙传统,以此来解决生计问题。背陇瑶重新解释了发展的概念内涵,将外来的发展理念纳入自身的文化框架,延续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机制。
   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者参与到地方社会的发展历史过程中,而背陇瑶以自身的地方性知识及其文化体系实现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