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干预措施对与工作有关的颈肩痛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6h】

不同干预措施对与工作有关的颈肩痛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分析

结 果

讨 论

1.生物反馈训练对与工作劳损有关的颈肩疼痛的疗效

2.主动训练和物理因子治疗对与工作有关的颈肩部疼痛的疗效

3.人体工效学指导对与工作劳损有关的颈肩部疼痛的疗效

4.6 周训练后4组患者VAS、NDI以及sEMG变化的比较

小 结

1.结论

2.创新之处

3.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采用生物反馈、主动训练和物理因子治疗与工作有关的颈肩痛患者并观察其疗效,试图找到一种便捷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符合条件的72名患者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随机分为4组,生物反馈(17名)、主动训练(20名)、物理因子治疗(16名)和对照组(19名)。患者入组后,分别进行Nordic问卷,颈肩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颈肩部的表面肌电图(sEMG)评估。随后进行6周的治疗,其中生物反馈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训练,要求患者每天至少训练2小时,每周至少训练8小时;主动训练组患者按照预先设计的颈肩部训练的医疗体操以及弹力带进行训练,每天训练4次,每次20分钟;物理因子治疗组患者进行负压干扰电疗法和传导热疗法,每周2次,每次各20分钟;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一般的人体工效学建议,不给予其他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每组均有一定的患者退出,其中生物反馈组2名,主动训练组5名,物理治疗组1名,对照组4名。6周后每组各剩下15名患者。治疗结束后再分别进行颈肩疼痛的VAS,NDI以及颈肩部的sEMG评估。对6周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患者一般资料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如性别等)的分析采用X2检验,4组患者间年龄,身高,体重等计量资料的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6周治疗前后各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4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设P   结果:患者经过6周的生物反馈、主动训练、物理治疗干预后,VAS评分,NDI评分和sEMG的10%,50%和90%均方根(RMS)的波幅概率分布函数(APDF)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在6周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生物反馈组患者经过6周的反馈训练后,其VAS评分,NDI评分和sEMG的10%,50%和90%的RMS的APDF较其它3组有明显改善。主动训练和物理治疗组之间患者的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生物反馈治疗、主动训练、物理治疗均能有效缓解患者因使用电脑而出现的颈肩部疼痛,但生物反馈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主动训练和物理治疗,主动训练和物理治疗的疗效间差异无显著性,单纯人体工效学建议无明显治疗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