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弥散功能的实验研究和意义
【6h】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弥散功能的实验研究和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一、前言

二、研究目的

三、料与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

六、结论

七、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其患病率及病死率均高,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患者肺功能呈进行性减退,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因为的第4位,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在中国,COPD在城市是第四位的死亡因为,在农村则为第一位的死亡因为。肺通气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客观指标,对COPD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等均有重要意义。随着气流受限程度的加重,可导致肺过度充气,从而使肺泡隔破坏及肺毛细血管损伤引起肺弥散功能受损。
   肺内气体弥散在三个水平进行:肺泡内气体弥散、气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Dm)、气体与血红蛋白结合(Vc)。不同的病理过程其影响的部位可能存在差异。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损害的部位、程度和特点如何?国内外少有报导。通过分别测定肺CO弥散量(DLCO)粗略了解肺的弥散功能,进一步测定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及肺泡毛细血管血容量(Vc)进而判定弥散功能障碍的不同环节,并观察肺通气功能损害的程度与Dm、Vc的关系。本研究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间通过肺通气功能检查确诊为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采用一氧化氮弥散(TLNO)测定的方法行肺弥散功能检查分别测定DLCO、Dm、Vc,判定弥散功能障碍的不同环节,进一步阐明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减退的机制,以期为早期治疗和干预提供参考资料。
   材料和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前瞻性实验研究的方法,设立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为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诊断标准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对照组为与实验组无年龄及性别差异正常人群。
   以2007年1月~2008年6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专科门诊确诊为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病例为实验组,共112例,男性9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7.26±7.84岁,按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进行严重度分度后分为4组,其中轻度21例、中度36例、重度35例、极重度20例;同时选无年龄及性别差异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共29例,男性2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4.79±7.43岁。
   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先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并按GOLD指南进行严重度分度。然后采用一氧化氮弥散测定法(受试者取坐位,吸入0.3%的CO,14%He,21%O2和平衡氮的混合气以及20-40PPm的NO及N2平衡的混合气体(仪器自动将两种混合气混合),做一氧化氮弥散测定。受试者先潮式呼吸2~3次后,做最大呼气到残气位,再一次快速吸气至全肺气量(TLC)位,屏气4s后一次快速呼气,吸气时间<2s。DLCO、Dm和Vc由仪器自动测出,DLCO实测值经过Hb校正。)对受试者进行肺弥散功能检查,测定CO弥散量(DLCO)、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及肺泡毛细血管血容量(Vc)。
   如上所述进行分组后,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2003软件绘制图表,表中实验数据用(X±SD)表示,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共有141例受试者纳入研究,不同程度稳定期COPD患者共112例,男性9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7.26±7.84岁,其中轻度21例、中度36例、重度35例、极重度20例,正常对照组29例,男性2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4.79±7.43岁。实验组及对照组在年龄和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
   所有受试者均先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后采用一氧化氮弥散测定法对受试者进行肺弥散功能检查,测定肺CO弥散量(DLCO)、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及肺泡毛细血管血容量(Vc)。
   受试者三指标(DLCO,Dm,Vc)占预计值百分比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发现稳定期COPD患者存在肺弥散功能损害。肺弥散功能损害的机制在不同程度 COPD患者存在差异,正常人与轻度COPD患者的肺弥散功能无显著差异,在中度COPD患者DLCO、Vc已经开始下降,在重度COPD患者Dm才开始下降。随着COPD程度的加重,肺弥散功能(DLCO、Dm、Vc)逐渐下降。一氧化氮弥散测定(TLNO)方法测定简单方便,患者普遍配合良好。
   结论
   1.稳定期COPD患者存在肺弥散功能损害,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存在下降,而且肺弥散功能损害的三项指标间互相关联,存在着线性的正相关。
   2.肺弥散功能损害的机制在不同程度COPD患者存在差异,肺泡毛细血管血量(Vc)的下降比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Dm)的下降更早期出现。
   3.稳定期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损害程度与COPD严重度呈正相关。
   4.一氧化氮弥散测定(TLNO)方法测定方便,患者普遍配合良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