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山大学医科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6h】

中山大学医科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假设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2.4 测量工具

2.5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3.2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3.3 中山大学医科教师职业压力情况

3.4 人口特征变量对各研究变量的影响

3.5 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量表)统计

3.6 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3.7 中山大学医科教师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中山大学医科教师压力总体状况

4.2 中山大学医科教师压力源

4.3 中山大学医科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

4.4 中山大学医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4.5 压力源与压力应对相关关系关系

4.6 中山大学医科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第6章 建议

6.1 学校管理的建议

6.2 教师个人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山大学医科教师职业压力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教师职业压力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教师群体是一个高压力的群体。一方面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影响个体身心健康,造成职业枯竭和躯体疾病,另一方面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和其他教师的心理与行为,进而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因此,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是多纬度的、长远的,对于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不仅对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还对高校规范科学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外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众多,虽然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均已说明目前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情况形势严峻。而国内对高校教师压力的研究尚存在较大空白。在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研究时,国内外学者大都将高校教师作为整体研究,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高校老师,其压力感、压力源和缓解措施有何不同并未提及,这样势必造成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准确性。
   目的:⑴对中山大学医科教师职业压力症状、压力来源、压力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状况加以描述;⑵了解中山大学医科教师职业压力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教龄、不同职称、不同学历背景下职业压力的差异;⑶结合中山大学的具体情况和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提出缓解中山大学医科教师职业压力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校管理者做出决策提供辅助材料,为科学管理和教师选拔等实际工作提供有力依据:⑷为更多的研究者研究医科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方法:①查阅国内外关于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的文献、著作,借鉴国内外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理论。②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观察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了解中山大学医科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探索其内在规律并发现存在问题。③按照一定标准,通过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教龄医科教师职业压力的症状、压力源及应对方式,对其相似性和相异性进行研究与判断,有针对性地研究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④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所有调查问卷均经过双人重复录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⑤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法的原则,对各量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划分各量表维度。⑥全部统计均为双侧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平定为P值<0.05。用频数、均数、标准差描述中山大学医科教师职业压力症状、压力源及压力应对方式。⑦采用差异性T检验及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中山大学医科教师职业压力症状、压力源、应对方式的差别,并使用SNK法对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组别进行两两比较。⑧中山大学医科教师职业压力源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⑨利用stepwise回归分析探讨中山大学医科教师人口学特征、压力症状、压力源、压力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结果:⑴中山大学医科教师职业压力总体水平较高,其中压力较大状态的教师占51.93%,觉压力极其大的教师占40.77%。⑵中山大学医科教师的压力症状可分为四个维度,其中得分最高的维度为“健康与记忆”维度。⑶中山大学医科教师职业压力源可分为七个维度,共包括26项压力源事件。其中得分最高的维度为“学术科研”维度,26项压力源事件中得分最高的压力源事件为“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及考核”。⑷中山大学医科教师压力应对方式可分为四个维度,其中得分最高的维度为“解决问题”维度。⑸SCL—90量表中,“抑郁”与“强迫症状”维度得分最高,高于常模。⑹中山大学医科教师职业压力症状、职业压力源及压力应对部分维度在性别、学历、年龄、职称、教龄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⑺相关分析表明压力源与应对方式部分维度存在弱相关;将中山大学医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因变量,采用stepwise逐步回归,得出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可知压力源的社会支持对中山大学医科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最为显著。
   结论:①中山大学医科教师职业压力总体水平高于一般高校教师,主要表现为健康与记忆症状;主要压力源为学术科研、薪酬福利和职业发展;应对职业压力的主要方式是解决问题。②中山大学医科教师在职业压力症状、职业压力源及压力应对部分维度存在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教龄的差异。③中山大学医科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较易发生抑郁和强迫等层面的心理健康问题。④中山大学医科教师压力源与应对方式存在部分弱相关。除求助宣泄外,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与大部分压力源呈现负相关。⑤对中山大学医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因素有情绪情感、薪酬福利、社会支持、躯体症状、职业发展、组织管理、自信与倦怠。其中社会支持的影响最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