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儒家和谐思想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借鉴意义
【6h】

儒家和谐思想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借鉴意义

代理获取

摘要

2006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时期新阶段,审时度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而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自此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成绩显著,人民安居乐业,就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水平来测算我国总体上处于小康社会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是,不可否认,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诸多问题和矛盾仍然没有很好解决,例如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平衡、不协调;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如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问题依然突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甚至还处于贫困线以下;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严重;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党的执政能力面临新的考验;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信仰危机等问题亟待解决;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危害依然严重。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若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中国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尤其是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家思想,处处贯穿着“广大和谐”的基本精神,其身心和谐思想、人际和谐思想、天人和谐思想丰富而深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文献研究法、矛盾分析法等方法,梳理了儒家的和谐思想,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任务提出的必要性,分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研究了儒家和谐思想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借鉴意义。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此问题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分析了儒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身心和谐思想,人际和谐思想,天人和谐思想三个方面。身心和谐思想倡导修身正己的理念;人际和谐思想倡导尚和、中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天人和谐思想倡导天人合一、天人相通、天人一体等理念。
   第三部分探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的现实条件,从目标、实质、任务、保证、特性等方面阐释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并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研究了如何借鉴儒家和谐思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是借鉴儒家身心和谐思想,促进人自身的和谐。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达修身,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把弃恶从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慎独、不自欺欺人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并在行动中得到贯彻,从而不断向至真至善至美的自我身心和谐境界前进。二是借鉴儒家人际和谐思想,实现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的和谐。除尚和、中庸、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准则外,在这里特别强调了儒家思想中的孝文化,因为孝文化不仅用在家庭中可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使家庭和谐,而且可以将孝扩展、延伸,用于处理朋友、同事、上下级等关系。三是借鉴儒家天人和谐思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运用天人相通、天人合一、天人一体等儒家思想,提高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使“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一体”的思想成为大家的共识,并落实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行动中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