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价视网膜脱离后黄斑区的显微结构
【6h】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价视网膜脱离后黄斑区的显微结构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

目 录

第一章 前 言

1. 1 背景

1.2 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对象

2.3 方法

第三章 结 果

3.1 一般资料

3.2黄斑脱离

3. 3 黄斑裂孔

3. 4 视网膜前膜

3.5视网膜内/下增殖

3.6外层波浪样改变

3.7光感受器丢失

3.8 光感受器脱离

3.9 视网膜内表面皱褶

3.10 外核层囊样水肿

3.11 内核层囊样水肿

3.12中心凹厚度

3.13 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影响因素

3.14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预测

3.15 危险因素与功能影响归纳

第四章 讨 论

第五章 结 论

第六章 展 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价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黄斑区的显微结构改变,研究这些改变的相关因素和对功能影响。
  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7月到2010年12月在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JSIEC)诊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术前频域OCT结果和临床病历。分析频域 OCT中黄斑区显微结构改变,比较发生结构改变与不发生结构改变两组之间术前因素和术前、术后视力之间是否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结果:共有177人177眼纳入研究。频域OCT显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黄斑部显微结构改变有:黄斑脱离(86.4%);黄斑裂孔(12.1%);视网膜前膜(25.4%);视网膜内增殖(1.7%);视网膜下增殖(10.2%);外层波浪样改变(74.6%);光感受器丢失(53.7%);光感受器脱离(20.1%);外核层囊样水肿(74.6%);内核层囊样水肿(22.6%);视网膜内表面皱褶(43.8%)。其中黄斑脱离、黄斑裂孔、视网膜前膜、外层波浪状改变、光感受器脱离及外核层/内核层囊样水肿均与手术前/后视力差相关:光感受器丢失与手术后视力差相关。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视网膜脱离的高度(r=-0.487,p<0.001)及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r=-0.306,p=0.001)呈负相关。影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独立因素为:光感受器丢失(B=0.225,p=0.038)、外核层波浪样改变(B=0.344, p=0.004),及视网膜前膜(B=0.356, p=0.013)。
  结论:频域 OCT能显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的黄斑区显微结构改变。这些结构改变可能是视网膜脱离视力不良的原因之一。影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独立因素为:光感受器丢失、外层波浪样改变及视网膜前膜,可作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预后的预测因素。进一步研究这些病变的发病机制、在各种手术治疗后的转归,可以帮助探讨措施预防和治疗这些病变,最终有利于提高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视力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