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HPV、CyclinD1、p15、EGFR和Bax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鼻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6h】

HPV、CyclinD1、p15、EGFR和Bax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鼻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简表

目录

第一章 前 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标本来源

2.2主要试剂

2.3主要仪器

2.4实验方法

2.5 结果判断

2.6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病理观察结果

3.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附 图

第四章 讨 论

4.1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

4.2 HPV在鼻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4.3 Cyclin D1在鼻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4.4 p15在鼻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4.5 EGFR在鼻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4.6 Bax在鼻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4.7 HPV、CyclinD1、p15、EGFR和Bax五种蛋白在SNIP和SCC中表达的相

关性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1 NIP的特点

2 HPV与NIP的关系

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个 人 简 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对HPV、CyclinD1、p15、EGFR和Bax蛋白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鳞状细胞癌及炎性鼻息肉组织中定位表达的比较,分析它们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意义,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材料方法:
  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及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1999年-2009年收检的鼻腔、鼻窦肿瘤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手术切除或鼻内活检组织存档蜡块60例,其中11例鼻炎性息肉(INP)、34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15例鼻鳞状细胞癌(SC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60例组织标本中HPV、CyclinD1、p15、EGFR及Bax蛋白的表达情况。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各组两两比较用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法,各蛋白间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病理观察结果:
  34例SNIP中3例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乳头状瘤,其余为鳞状上皮乳头状瘤;3例上皮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15例SCC中有2例中同时含有鳞癌和内翻性乳头状瘤两种肿瘤组织,其余13例为单纯鳞状细胞癌。
  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⑴光镜下见HPV蛋白阳性定位于细胞核,呈浅黄色或浅棕色;CyclinD1、p15蛋白阳性均定位于细胞核,呈棕黄或棕褐色;EGFR蛋白阳性定位于细胞膜,呈棕黄色;Bax蛋白阳性定位于细胞浆,呈浅黄色或深棕色。
  ⑵①HPV蛋白在INP、SNIP、SCC组中阳性表达率为0%、38.2%、26.7%。SNIP与IN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5,P=0.018<0.05),其余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CyclinD1蛋白在INP、SNIP、SCC组中阳性表达率为18.18%、35.29%、66.67%。SCC与IN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3,P=0.017<0.05),其余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③p15蛋白在INP、SNIP、SCC组中阳性表达率为90.91%、35.29%、26.67%。SNIP与INP组、SCC与INP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288,P=0.001<0.01;χ2=10.539,P=0.001<0.01),SCC与SNIP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④EGFR蛋白在INP、SNIP、SCC组中阳性表达率为18.18%、79.41%、93.33%。SCC与INP组、SNIP与INP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5.143,P=0.00016<0.01;χ2=13.599,P=0.00048<0.01),SCC与SNIP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⑤Bax蛋白在INP、SNIP、SCC组中阳性表达率为81.82%、70.59%、33.33%。SCC与SNP组、SCC与SNIP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03,P=0.017<0.05;χ2=5.980,P=0.026<0.05),SNIP与INP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⑥SNIP和SCC组中HPV、CyclinD1、p15、EGFR和Bax五种蛋白表达强度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
  结论:
  1、HPV感染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进一步证实HPV感染是导致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发生的重要病因学因素之一,可以作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发生的重要辅助指标;
  2、CyclinD1蛋白的过度表达与鼻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CyclinD1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在鼻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yclinD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有促进趋势,但这还需在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3、p15蛋白低表达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以及鼻鳞状细胞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提示p15蛋白的低表达可能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生及鼻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复杂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4、EGFR蛋白的过度表达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以及鼻鳞状细胞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提示EGFR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生及鼻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5、Bax蛋白显著低表达与鼻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提示Bax蛋白低表达可能在鼻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负调控作用并且可能预示着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恶变倾向;
  6、HPV、CyclinD1、p15、EGFR和Bax五种蛋白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鼻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