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限制性输液联合虎杖甙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对微循环的影响
【6h】

限制性输液联合虎杖甙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对微循环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节材料

第二节方法

第三节结果

第四节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成果 硕士期间撰写论文目录

致 谢

研究生毕业论文统计学审稿证明

展开▼

摘要

孕产妇失血性休克是导致我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是导致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休克后复苏的主要原则是及时止血及尽快恢复血容量。 轻度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对输液扩容反应良好,但当发生重度休克时,则还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临床上也常在休克早期微血管痉挛性收缩阶段,应用血管扩张药物以扩张微血管和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器官血液灌注量,常用药物包括多巴胺和654-2。 虎杖甙是从虎杖的根茎中提取的第4种单体。主要功效有祛风利湿,祛痰止咳,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赵克森比较虎杖甙、654-2、多巴胺治疗失血性休克大鼠的疗效。结果表明,虎杖甙有独特的抗休克作用,既可增强心功能、又可改善微循环,疗效优于654-2和多巴胺[5]。 本课题通过建立孕兔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在既往研究限制性输液的基础上,应用虎杖甙,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耳窗微循环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探讨限制性输液联合虎杖甙复苏孕产妇失血性休克的可行性。 目的: 余艳红、龚时鹏、王晨红等报道对于孕兔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限制性输液较传统大量输液能稳定血流动力学,防止血液过过稀释及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改善肝肾功能,提高动物的生存率[6-8]。赵克森等研究发现中药提取物虎杖甙在抗休克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既有强心功能,升高血压,又能扩张微血管,恢复和提升脉压,促进毛细血管灌流恢复,从而改善微循环。由于孕产妇高血容量、高凝、高粘等特殊的生理特点,探讨限制性输液联合虎杖甙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的可行性。 方法: 1、实验动物 30只孕中晚期新西兰白兔,年龄2-2.5岁,孕龄15-25天。 2、建立孕兔失血性休克模型 经过麻醉动物、备皮、股动静脉插管、兔耳窗建立后,沿下腹部正中切口打开腹腔,暴露子宫,操作完毕后15分钟后,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记录基础期指标。 3、实验分组 将实验动物编号,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①限制性输液组:院前复苏期开始接受生理盐水及林格氏液输注,输液速度4ml/min,维持MAP在60mmHg左右;②限制性输液+虎杖甙30组:休克后30min,即在院前复苏期开始就接受0.5mg/ml虎杖甙及林格氏液输注,输液速度4ml/min,维持MAP在60mmHg左右;③限制性输液+虎杖甙60组:院前复苏期开始接受林格氏液输注以维持MAP在60mmHg左右;休克后60min,即院前复苏期30min开始接受0.5mg/ml虎杖甙及林格氏液输注,输液速度4ml/min,维持MAP在60mmHg左右。NS、PD30、PD60组均于院内复苏期接受手术止血和输血及林格氏液静脉滴注维持MAP为80mmHg。 4、监测指标 4.1、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小动脉、小静脉管径及功能性毛细血管密度 4.2、分别于T0、T30、T90、T180取股动脉血检测红细胞比容、乳酸、pH、剩余碱、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4.3、统计出血量、输液量将无菌纱布取出,秤重,根据计算失血量,统计输液量。 4.4、观察7天孕兔生存情况。 5、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每组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组因素的单独效应分析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SNK检验法,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根据Breslow检验生存时间。生存时间用中位数±标准误来表示。以P≤0.05(双侧)表示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1、血流动力学:NS、PD30、PD60组孕兔在基础期的MAP无差别,提示各组动物有可比性。经过切断子宫系膜小动脉及股动脉放血,各组动物在休克期MAP波动在40~45mmHg,三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各组动物接受休克打击的程度无差别。表明虎杖甙有中度的升压作用,且在限制性输液的基础上,后期应用虎杖甙升高血压更持久,更有利于孕兔失血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的恢复和稳定。 2、腹腔内失血量及总输液量腹腔内失血量及输液量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NS、PD30、PD60,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提示虎杖甙可以减少输液量及腹腔内失血量。而且在给予一定液体复苏至MAP60mmHg后,再给予虎杖甙,更能减少输液量及腹腔内失血量。 3、Hct三组孕兔基础期Hct(31.4-33.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休克期,三组孕兔Hct均明显降低(24.0-25.3%)与基础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考虑与组织间隙液体回流入流,血液稀释有关。复苏后孕兔Hct继续降低考虑与腹腔内出血、组织间液回流入血,以及液体输入有关。院内复苏期,PD60组的Hct(22.3±2.5%)与PD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D60组明显高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虑与虎杖甙减少腹腔内失血量及补液量有关,PD60组有效稳定了Hct,避免血液过度稀释,提高血液携氧能力。 4、Po2、Pco2三组孕兔动脉血Po2、Pco2在基础期分别为78.9~84.7mmHg,33.8~38.9mmHg,统计学比较无差异。休克后各组动物呼吸频率加快,出现通气过度,Po2明显上升,达103.2~110.3mmHg,Pco2明显降低,达27.6~29.2mmHg,与基础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复苏后,Po2缓慢下降,Pco2缓慢上升。PD60的Po2、Pco2已恢复到基础期状态(P>0.05),其余两组仍明显高于基础期提示PD60组可以缓解通气过度,有利于酸碱平衡。 5、酸碱平衡三组孕兔基础期血乳酸浓度,pH,B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休克后,血乳酸浓度明显升高,PH降低,BE降低,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院前及院内复苏后,各组孕兔血乳酸浓度降低,pH、BE升高,但均未恢复到基础期值,乳酸、pH、BE在PD60组与PD30组及NS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考虑与PD60组MAP稳定,减轻了因休克导致的组织供血、供氧不足。 6、小动静脉管径三组孕兔基础期小动脉管径(76.7~80.5um),小静脉管径(99.1~103.6u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血后,各组动物小动脉管径明显收缩(47.9-52.6um),是基础期的63-65%,小静脉管径明显收缩(73.2-79.6um),是基础期的71-79%,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及院内复苏后,3组孕兔小动脉及小静脉管径均有所增加,与基础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动脉管径从高到低是PD60(74.5±6.0um,基础期的93%)、PD30(62.7±5.2um,基础期的82%)、NS组(56.0±3.8um,基础期的71%),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静脉管径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虎杖甙可以恢复休克时收缩的微血管,改善微循环。 7、FCD三组孕兔休克后FCD下降为基础期的39.8-45.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及院内复苏后,3组孕兔FCD均有所增加,与基础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FCD由高到低为PD60(93.4±7.7%)、PD30(69.9±5.0%),NS(58.8±5.6%),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虎杖甙可以促进毛细血管灌流恢复,且在限制性输液的基础上,后期应用虎杖甙效果更明显。 8、生存模型持续3小时各组均无孕兔死亡。48小时、72小时各组孕兔生存率分别为NS(90%,40%),PD30(80%,60%),PD60(100%,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兔中位生存时间由长到短依次是:PD60(4.2天±0.6天),PD30(2.6天±0.3天),NS(2.3天±0.2天)。其中,PD60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PD30组及NS组。 结论: 在出血未控制条件下,限制性输液后期联合应用虎杖甙复苏孕兔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能缓解通气过度,尽快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活动性出血量及总输液量、防止血液过度稀释,改善微循环,从而保证器官的血液灌注和氧供,减轻酸中毒,延长动物生存时间。 全文小结: 1、本研究模仿孕产妇失血性休克的特性,建立了模仿院前出血的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孕兔模型,通过监测实验动物的血流动力学、活动性腹腔内失血量、总输液量、血细胞比容、血气、酸碱代谢、微循环指标的变化以及存活时间、存活率,比较限制性输液、限制性输液+虎杖甙30、限制性输液+虎杖甙60对动物复苏效果的影响。 2、研究结果显示限制性输液+虎杖甙60组较其他两组显著延长动物生存时间,机制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①中度升压,尽快恢复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减少活动性出血量及总输液量。 ②避免血液过度稀释,减缓Hct下降程度,提高组织携氧能力,利于后期复苏。 ③扩张小动脉管径,提高FCD,恢复微循环,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和氧供。 ④缓解通气过度,降低乳酸浓度,升高pH,BE,减轻酸中毒。 其中,在上述机制中,提高FCD,改善微循环是提高生存时间的关键因素。综上所述,本研究为产科重度失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制条件下,院前期救治在应用限制性输液的基础上加用虎杖甙治疗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