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同种异体PRP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实验研究
【6h】

同种异体PRP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同种异体PRP对兔B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量效关系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同种异体PRP凝胶局部应用的免疫反应观察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复合同种异体PRP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富血小板血浆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统计学证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1.观察同种异体PRP释放物对体外培养的BMSCs增殖的影响。研究PRP促进BMSCs增殖与分化的量效关系,探索用于细胞培养及组织工程骨构建的最佳PRP浓度。 2.研究观察同种异体PRP凝胶用作骨植入物的免疫排斥反应,探讨同种异体PRP用于骨再生医学的可行性,为同种异体PRP凝胶用于临床骨修复提供基础。 3.验证同种异体PRP凝胶构建骨修复材料及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初步探讨PRP促进骨再生的机制。 方法: 1.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模型,取心脏血提取PRP,分别检测PRP及全血中血小板数。无菌条件下抽取兔髂骨髓体外培养兔BMSCs,以培养的第3代BMSCs用于实验,分别以含自体与同种异体10%PRP萃取液的DMEM培养细胞分为自体PRP组、异体PRP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于体外培养1,3,6天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检测,评价同种异体PRP对BMSCs增殖的影响。 2.取第3代体外培养的兔BMSCs,分别配制含不同浓度同种异体PRP萃取液(1%、2.5%、5%、7.5%、lO%、15%、20%、30%、50%)的DMEM培养基,以不含PRP培养基为阴性对照,阳性对照为含10%FBS的培养基。以各培养基体外培养BMSCs分别于培养3,6,9天进行MTT检测,研究PRP对BMSCs增殖影响的量效关系。从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碱性磷酸酶染色、钙沉积染色评价,评价不同浓度的PRP对MSCs的成骨分化的诱导作用。 3.新西兰大白兔12只,共分为A、B两组,A组4只,B组8只。A组为同种异体PRP凝胶肌内注射组,A组动物于双侧臀大肌内注射同种异体PRP凝胶各1.0ml,B组为骨缺损动物模型组,8只动物随机分为B1、B2两组,每组4只,制作右桡骨缺损1.5cm模型,B1组以同种异体PRP凝胶+植骨材料修复骨缺损,B2组为单纯植骨材料修复组。两组动物分别于处理(肌注同种异体PRP凝胶或植入异体PRP凝胶复合材料)前3天,处理后1、4、12周后观察一般情况,伤口愈合情况,并抽外周血以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局部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评价同种异体PRP凝胶用作植骨材料局部应用的免疫反应。 4.制备兔桡骨骨与骨膜缺损1.5cm骨缺损动物模型。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组,每组12只。各组双前肢骨缺损分别以四种植骨材料修复:A组分两个亚组。左侧桡骨缺损处植入体外培养的BMSCs与脱蛋白骨支架构建的组织工程骨(DPB+BMSCs)材料,记为A1组。右侧为PRP复合DPB+B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骨(PRP+DPB+BMSCs),为A2组;B组左侧桡骨缺损处植入单纯脱蛋白骨(DPB)材料,为B1组;右侧为PRP复合脱蛋白骨(PRP+DPB),即B2组。术后观察一般情况,伤口愈合等,于4、8、12W每组随机取4只活体检测骨缺损区骨密度,ECT检查ROI平均计数,于各时间点分别处死4只动物取出骨缺损区标本进行大体观察,X线照片和组织学切片观察,图像分析软件计算骨缺损区域成骨面积,评价同种异体PRP凝胶复合材料对骨再生的影响。 结果: 1.所制备的PRP中血小板数为全血中4.12倍。同种异体PRP培养组细胞生长良好,细胞形态正常,与自体PRP培养组无明显差异。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D570值逐渐增加(F=128.197,P=0.000)。两组间于培养1,3,6天各时间点OD570无显著性差异(相应的t=0.090,-0.109,0.175,P值分别为P=0.93、0.916、0.865)。 2.在观察期内,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1%浓度组无明显促细胞增殖作用(P=0.814),而其他各组(2.5%、5%、7.5%、10%、15%、20%、30%、50%)OD570值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增高(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1%,2.5%两组OD570值均明显较低,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5%,7.5%组OD570与阳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P值分别为0.093,0.753)。 3.各组间ALP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5.709,P=0.000)。各时间点间ALP活性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F=89.244,P=0.000)。 4.一般情况观察肌内注射及手术植入同种异体PRP凝胶后未见动物有发热,皮下淤血、伤口渗液,延迟愈合等现象。淋巴细胞亚群监测结果:肌内注射同种异体PRP凝胶后不同时间点间CD4、CD8淋巴细胞数与注射前相比有轻度升高,CD4/CD8稍降低,但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5.骨缺损修复术后所有动物无明显并发症。从大体标本及X线片观察术后4、8周时A2、B2组骨缺损处骨愈合情况及骨痂生成明显优于A1,B1组。 结论: 1.同种异体PRP对BMSCs增殖的影响与自体PRP无明显差别。PRP对体外培养BMSCs增殖影响存在较复杂的量效关系,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PRP浓度的增加,其促细胞增殖作用更明显,但随浓度的增高,其促细胞增殖活力下降。其促进BMSCs向成骨分化的能力依赖于作用时间,长期低浓度PRP有利于促进BMSCs向成骨分化。 2.同种异体PRP凝胶用作植入材料免疫原性低,未引起明显免疫排斥反应。仅在植入后早期(1周)有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有局部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无慢性免疫排斥反应。同种异体PRP凝胶用作骨修复材料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3.异体PRP凝胶可促进骨组织再生,复合同种异体PRP凝胶的DPB骨修复材料及附载B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有较好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