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芷冰鼻用pH敏感型原位凝胶的制备及相关研究
【6h】

芷冰鼻用pH敏感型原位凝胶的制备及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本论文常用英文缩写

声明

第一章前言

1鼻腔给药系统

1.1鼻腔的生理结构

1.2鼻腔给药系统

1.3原位凝胶

2头痛的治疗

2.1治疗头痛的西药

2.2治疗头痛的中药

2.3白芷冰片方

3主要研究内容

4选题意义

第二章 白芷的提取工艺研究

1实验材料

2方法

2.1提取工艺

2.2AE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测定

2.3提取工艺的优化

2.4数据处理

3结果

3.1 HPLC方法学考察

3.2不同工艺AE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

3.3正交试验结果

3.4最佳工艺的验证

3.5芷冰药液的制备

4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芷冰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研究

1药品与试剂

2高分子材料载体的筛选

2.1原位凝胶的制备

2.2粘度测定

2.3粘附性试验

2.4结果与讨论

3其他组分的筛选

3.1增溶剂

3.2抗氧化剂

3.3防腐剂

3.4金属离子络合剂及渗透压调节剂

4处方及剂量

4.1剂量确定

4.2处方组成

5制备工艺

6讨论

7小结

第四章 芷冰原位凝胶离体透粘膜吸收研究

1实验材料

2方法

2.1取材

2.2含量测定

2.3原位凝胶的制备

2.4透粘膜吸收

2.5数据处理

3结果

3.1各制剂透粘膜吸收结果

3.2平均透过速率

3.3各制剂的渗透系数

4讨论

5小结

第五章芷冰原位凝胶的体外释放考察

1实验材料

2方法

2.1芷冰原位凝胶的制备

2.2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测定

2.3体外释放实验方法

2.3体外释药规律

2.4体外释放与促粘膜吸收的比较

3结果与讨论

3.1不同型号卡波姆芷冰原位凝胶的体外释放结果

3.2不同卡波姆940用量芷冰原位凝胶的体外释放结果

3.3不同制剂的f2因子检验结果

3.4 ZB-ISG的体外释放拟合结果

3.5体外释放与促粘膜吸收的比较

4小结

第六章芷冰药液及辅料对鼻纤毛毒性的考察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七章 芷冰原位凝胶的质量标准研究及初步稳定性考察

1实验材料

2方法

2.1 ZB-ISG的制备

2.2包装

2.3含量测定

2.4粘度和粘附力

2.5透粘漠吸收

2.6体外释放度

2.7相变pH值的测定

2.8鼻粘膜刺激性

2.9初步稳定性试验

3结果

3.1含量测定

3.2粘度和粘附力

3.3渗透系数

3.4体外释放度

3.5相变pH值

3.6鼻粘膜刺激性试验

3.7初步稳定性试验

4小结

第八章 芷冰原位凝胶的药效学研究

1实验材料

2方法

2.1实验方法

2.2观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2.3数据处理

3结果

3.1醋酸扭体法

3.2热板法

4讨论

5小结

第九章芷冰原位凝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实验材料

2方法

2.1测定方法的建立

2.2药代动力学研究

3结果

3.1方法学考察

3.2药代动力学研究

4讨论

5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鼻腔给药系统指经鼻腔给药,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或预防作用的一类制剂。成人鼻腔粘膜面积大,其表面积约达150cm2,且血管丰富,因此药物吸收迅速,给药后起效时间快,避免了口服时胃肠道的降解作用和肝脏的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鼻腔给药不仅可用于治疗鼻炎、鼻溃疡等鼻腔局部疾病,还可用于治疗某些全身性疾病,尤其适用于除注射外其他给药途径困难而又需全身作用的药物,其作为全身治疗的给药途径,是中医内病外治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剂型的涌现,鼻腔给药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 中药鼻腔给药的现代剂型以滴鼻剂为主,但由于鼻粘膜表面纤毛及鼻粘液的运动,使得药物在鼻粘膜滞留时间短,生物利用度低;而鼻用原位凝胶具备制备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以溶液状态给药后,在鼻粘膜发生溶液—凝胶转变过程,形成半固体状态的凝胶后,使得其与鼻黏膜组织的亲和力增强,从而具有滞留时间延长和较佳的释药性能等优点同时在体外条件下,因其良好的流动性,使得给药剂量准确,便于工业化生产。 白芷(Angelicadahuricabenth.etHook.f.)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之功效。冰片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根据《中药大辞典》记载:白芷60克,冰片0.6克研粉,以少许至于患者鼻前庭,均匀吸入,在2~7分钟内可有效治疗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此方在临床应用起效迅速,疗效确切;但是给药剂量不准确,且给药不方便,患者不能自行使用,患者顺应性低。现以此方为模型方制备鼻用pH敏感型原位凝胶,改进了前述问题。 主要研究内容: 1、白芷的提取工艺研究 分别采用水提法,醇提法,渗漉法,超声法提取白芷的有效成分;以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为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各提取方法制得白芷提取物(AE)。结果超声法提取物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最高,说明超声法的提取率最高,为最佳工艺。 采用正交设计法进一步优化超声法的提取条件,以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总含量为考察指标,超声时间、加醇量、乙醇浓度作为考察的因素,各取三个水平,分别为超声时间15min,30min,45min;加醇量9倍,12倍,15倍;乙醇浓度70%,80%,90%。结果选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12倍量80%的乙醇超声45min提取白芷。 2、芷冰原位凝胶(ZB—ISG)的处方筛选 以粘度和粘附力为指标,分别以结冷胶、卡波姆934、卡波姆940、卡波姆941为载体制备原位凝胶,结果以0.5%卡波姆940为最佳。其余辅料的选择以鼻纤毛毒性小,不影响药物稳定性为原则,最后确定处方为100ml鼻腔原位凝胶中含:芷冰药液25ml(相当于原药材白芷100g,冰片1g),卡波姆9400.5g(载体),甘油ml(润湿剂),丙二醇10ml(增溶剂),甘露醇5g(渗透压调节剂),月桂醇硫酸钠(SDS)4g(促吸收剂),维生素C0.2g(抗氧化剂),EDTA-2Na0.02g(金属离子络合剂),三氯叔丁醇0.01g(防腐剂),加蒸馏水至100ml,三乙醇胺调节pn值4.5。 3、ZB—ISG的制备工艺研究 先将0.5g卡波姆940用3ml甘油研匀,加入溶有0.01g三氯叔丁醇和5g甘露醇的蒸馏水中搅拌约24h,使之充分溶胀。另向芷冰药液中加入10ml丙二醇,再加入研细的4gSDS,0.2g硫代硫酸钠和0.02gEDTA-2Na,搅拌至全部溶解。将药液缓慢加入卡波姆凝胶中搅拌均匀,加蒸馏水至100ml,用三乙醇胺调节pH值至4.5。 4、促吸收剂对ZB—ISG吸收的影响考察 采用离体羊鼻粘膜为材料,使用Valia—chien扩散池,选择1%,2%,4%的SDS作为促吸收剂,考察其对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鼻腔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SDS能有效增加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鼻粘膜透过率,以4%的SDS促吸收效果最好,1%的SDS的促吸收效果最差。表明SDS含量在1%~4%之间,促吸收效果与其含量成正相关,含量越高,促吸收效果越好。 5、ZB—ISG的体外释放考察 以卡波姆为材料制备ZB—ISG,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制剂具有缓释效果,可以持续释药8h。以不同模型对体外释放结果进行拟合,结果各模型都能较好的拟合,其中以Weibull方程拟合结果最佳。 6、芷冰药液及辅料对鼻纤毛毒性的考察 选择蟾蜍上颚粘膜纤毛,以纤毛运动时间的相对百分率为评价指标,选择在体法评价芷冰药液及制剂中辅料对蟾蜍上颚粘膜纤毛的毒性。受试药液中以1%吐温80对蟾蜍上颚粘膜纤毛的毒性较大,其他受试液对蟾蜍上颚粘膜纤毛的毒性均较小。 7、ZB—ISG的质量标准研究及初步稳定性考察 制备3批ZB—ISG制剂,对其进行质量研究,包括:含量测定、粘度和粘附力、渗透系数、体外释放度、相变pH和鼻粘膜刺激性等,结果均符合2005版《中国药典》中相关规定,且批间的差异较小,工艺重现性好;对3批样品进行初步稳定性试验,包括耐热及耐低温试验、离心试验和室温留样考察试验,初步确定了本品可在室温下长期储存。 8、ZB—ISG的药效学研究 选取扭体法和热板法两种动物模型,设立高、中、低3个剂量组和芷冰药液组和空白对照组对ZB—ISG的药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ZB—ISG对小鼠的有止痛作用,且其作用较芷冰药液更强。 9、ZB—ISG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采用LC/MS/MS作为测定血清中欧前胡素的分析方法,以两制剂双周期的实验方法,对口服芷冰药液和鼻腔给药ZB—ISG进行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芷冰药液的AUC值要低于ZB—ISG,表明ZB—ISG在兔体内的吸收程度要高于口服芷冰药液;芷冰药液的Cmax要低于ZB—ISG,芷冰药液的tmax要高于ZB—ISG,表明ZB—ISG经鼻腔给药欧前胡素的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均要高于口服芷冰药液;计算ZB—ISG相对于芷冰药液的生物利用度为188.56±8.35%,ZB—ISG大大提高了欧前胡素在兔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结论: 本实验以白芷冰片为模型方制备鼻用pH敏感型原位凝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便于质量控制,分剂量准确,释药性能良好,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该制剂将现代制剂技术应用于传统中药方剂,丰富了现代中药制剂的研究内容,同时提供了一种研究高效治疗头痛制剂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