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商业信用融资与授信的非对称性差异研究——以我国电子信息行业为例
【6h】

商业信用融资与授信的非对称性差异研究——以我国电子信息行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电子信息行业

1.3.2 商业信用

1.4 文献综述

1.4.1 商业信用融资的文献综述

1.4.2 商业信用授信的文献综述

1.4.3 商业信用融资与授信的文献综述

1.4.4 研究述评

1.5 创新点

2 商业信用融资与授信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商业信用融资理论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2 信贷配给理论

2.1.3 融资比较优势理论

2.2 商业信用授信理论

2.2.1 商业信用的经营性动机

2.2.2 商业信用竞争假说

2.2.3 买方市场理论

3 电子信息行业商业信用融资、授信及其非对称性差异的特征描述与分析

3.1 样本公司的选取

3.2 商业信用融资、授信及非对称性差异的特征描述

3.2.1 商业信用融资、授信及净融资规模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

3.2.2 商业信用融资、授信及净融资水平呈现出波动特征

3.2.3 商业信用融资、授信及非对称性差异水平的个体特征

4 商业信用融资与授信非对称性差异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1 企业规模

4.2 短期偿债能力

4.3 长期偿债能力

4.4 营运能力

4.5 盈利能力

4.6 资产抵押价值

4.7 经济运行状况

5 实证分析

5.1 指标说明与研究假设

5.2 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5.3 模型选择及输出结果分析

5.3.1 模型的设定

5.3.2 模型形式的识别

5.3.3 影响效应识别

5.3.4 面板模型计量结果

5.3.5 实证结果分析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提升企业实力,增强商业信用主动权

6.2.2 加强资产流动性,充分利用财务杠杆

6.2.3 增强企业的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

6.2.4 提高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降低信用风险

6.2.5 金融机构加快金融创新,提高商业信用流动性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信用在微观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重要。在行业与产品市场非均衡的状态下,微观企业常常利用商业信用的融资功能补充日常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也常常会利用商业信用的促销功能开拓市场,比较来看,商业信用的融资功能可以使企业占用他人的资金,而商业信用的促销功能则是企业通过授信让其他企业形成对自身资金的有偿使用,期间,企业不仅要付出征信费用,还包括机会成本,甚至坏账成本。因此本能上讲,企业一般是希望占用他人资金,而不希望自身资金被他人所占用。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企业经营者会本能地希望因商业信用形成的“应付”大于“应收”,这不仅会有效增加企业所支配的资源,而且也会有效改善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本文以我国电子信息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年度报告相关数据,在客观描述样本公司商业信用融资与授信的非对称性差异的前提下,重点从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着手,探索导致融资与授信非对称性的影响因素,为企业有效利用商业信用,实现融资大于授信,“应付”大于“应收”提供思路、方法和借鉴。
  本文在对商业信用融资与授信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对相关基本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样本公司商业信用融资、授信及净融资的规模和水平,发现样本公司的商业信用融资、授信及净融资具有以下特点:从商业信用规模来看,融资、授信及净融资规模均呈现出逐步增长趋势,且净融资规模为正;就商业信用水平而言,融资率与净融资率具有同升同降的特征,且净融资率为正;从企业个体来看,大多数电子信息企业的净融资率为正。对样本企业的客观描述,可见我国大多数电子信息企业属于净融资者,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接着,在对商业信用融资与授信及二者的非对称性差异进行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的前提下,本文通过面板数据计量方法,利用沪深两市23家电子信息行业上市公司2006~2014年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模型变量的选择上,把商业信用净融资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企业规模等7个指标是解释变量。回归分析发现电子信息行业的企业规模、净资产收益率与商业信用净融资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这可能与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自身特点有关;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抵押价值与商业信用净融资率呈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GDP增长率与商业信用净融资率呈显著负相关。
  最后,文章得出结论,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呈现出商业信用融资大于授信,“应付”大于“应收”的有利局面,能够利用商业信用的融资功能来补充日常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增加企业所支配的资源。在以后的经营活动中,电子信息行业应该努力维持并扩大这种局面,具体措施包括:提升企业实力,增强商业信用主动权;加强资产流动性,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增强企业的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提高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降低信用风险;金融机构加快金融创新,提高商业信用流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