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护生锐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干预研究
【6h】

护生锐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1研究背景

2锐器伤的概念及内涵

3国内外锐器损伤教学行为的研究现状

4研究内容和目的

5课题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技术路线

3研究方法

4质量控制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调查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2 调查对象的应答情况

3 两组护生锐器伤发生率比较

4两组护生有关锐器伤的防护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5两组护生的防护行为习惯比较

6防护知识与锐器伤发生的关系

第四章 讨论

全文小结

特色和创新及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成果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后记(致谢)

统计学审稿证明

展开▼

摘要

1、研究背景 锐器伤是一种造成皮肤深部受损的、可使受害者出血的伤害。医院内发生的锐器伤是导致医务工作者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常见的职业危害。 目前国内在职护士的职业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各医院、科室对于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已经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然而,护理工作人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护理专业学生(本文简称护生),他们的职业安全教育问题却未引起各院校的重视,护生由于实践技能不熟、缺乏临床经验,其职业损伤风险和职业安全防范具有特殊性。各院校在护生见习、实习前未进行系统的职业安全教育,护生职业防护意识薄弱,防护知识缺乏,更易成为职业损伤的“易惑者”。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早在1999年就提出并对四年级的医学生进行职业安全教育。近几年,西方很多国家如澳大利亚、西班牙、马来西亚、德国、印度等国家都相继开始重视此问题,2006年在伊朗一所大学的教学医院调查得知,71.1%的医学生在实习中发生多次锐器损伤,由此可见,在医学生特别是护生中开展职业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国内该方面的研究报道少见。 本研究通过现况调查和干预研究,了解在干预前后护生在实习初期发生锐器损伤的现状、对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程度、防护行为习惯以及对职业防护知识的需求情况等,为进一步探讨有效的职业防护教育方法及预防措施、减少护生锐器伤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2、研究目的 2.1通过课题研究,了解在基础护理(基护)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对护生在实习初期锐器损伤发生率的影响。 2.2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在基护操作教学的过程中建立一套科学、有效职业防护教学方法,重点指导护理操作过程中自我防护要点,锐器伤害的预防、处理方法。从而让学生在干预过程中逐步渗透职业防护知识,最终促使护生在学校就养成良好的职业防护行为习惯。 2.3使护生在实习初期就能切实做好自身防护工作,避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降低职业伤害。 3、研究对象和分组 本研究以南方医科大学2005级与2006级护理专科全部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05年级的178名护理专科生为非干预组(对照组),2006级的152名护理专科生为干预组。 4、研究方法 4.1收集有关护士锐器伤的各种不安全行为的证据 参照文献收集有关护士锐器损伤的证据。本研究针对有关护士锐器损伤问题设立了34个调查条目,主要为锐器伤知识认知、防护态度、行为习惯、损伤结果、教育需求等。 4.2调查表的制定和评价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职业防护知识认知、防护态度、行为习惯、损伤结果、对职业防护知识的需求情况及所希望的获取途径等34个条目。通过预调查修订调查表,评价其信度和效度。预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条目的完成均无困难。知识认知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2,行为习惯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33,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经因子分析,知识认知调查表KMO统计量为0.554,偏相关性较弱,适合因子分析。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3个,其对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76.33%,行为习惯调查表KMO统计量为0.566,偏相关性较弱,适合因子分析,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3个,其对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76.284%,最大方差正交旋转,表明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4.3干预方法和对照方法 干预措施和方法:采用优化护理技术操作教学过程作为干预措施。其具体做法是: 4.3.1在基护教学中首先提高教师职业防护意识(讲座),强化职业防护、标准预防的概念及具体措施,在教学物品准备上按相关权威文献中对职业防护的要求进行准备,如锐器盒、手套、口罩、隔离衣等; 4.3.2在2006级护理专科生的每一项相关的技术操作教学中逐渐渗透职业防护意识,包括锐器损伤的原因、危害、防护对策等,如注射后一定要杜绝回套针帽、勿徒手掰安瓿、徒手分离针头、徒手分离注射器以及在更换输液瓶(袋)、拔输液针、血气分析、处理针头、处理注射器、将血液、体液标本注入试管、清洗器械时应如何防范锐器损伤;针刺伤的处理;针刺伤后的报告制度;医疗锐器的安全使用;个人防护用具的使用,如手套、口罩、隔离衣等;污染物品、废物的处理及化疗防护等。 4.3.3在2008年5月开展实习前强化训练,在训练中不仅强化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更应强化护生职业防护意识,安排职业安全教育的专题讲座促使护生建立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对照措施:空白对照方法,常规教学方法,不施加任何额外的干预。 4.4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比较两组学生在实习初期锐器损伤发生率、发生次数、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正确职业防护行为的养成情况。调查分别在2005级护理专科生实习的第二个月第一周(2007年9月),2006级护理专科生实习的第二个月第一周(2008年9月)进行。两组学生采用同一份问卷调查,由每个实习组(专科护生分散在广州、花都、中山、顺德、汕头、佛山、深圳、东莞等共18所医院实习)的组长在同一时间集中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并遵循保密原则,让学生自己独立填写,填写时间需时8~10min,现场回收问卷。共发放了330份问卷,回收了330份,有效问卷317,问卷有效率96%。 4.5数据录入和整理 运用SPSS13.0软件完成录入工作,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对数据进行遴选分类、标注和整理,建立了《护生锐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干预研究》的数据库。录入完成后,对数据进行两次总体核对,一次抽样核对(60%)。 4.6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的方法有统计学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x2分析、因子分析和一致性分析。 5、研究结果 5.1锐器损伤发生情况 比较在实习第一个月(实习初期)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锐器伤发生情况:对照组83.1%(143/172)发生锐器损伤,而干预组仅55.2%(80/145)发生锐器损伤(x2=29.4999,P=0.000),相对危险度降低33.6%,绝对危险度减少27.9%。对照组护生发生锐器损伤的平均次数是3.19±2.45(次),而干预组护生平均发生次数是0.96±1.29(次),对照组发生损伤的次数是干预组的3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86,P=0.000) 5.2有关锐器伤的防护知识掌握程度 对照组对有关锐器伤防护知识的总平均分为4.2384±1.2869,干预组的总评均分为10.7586±1.4399,干预组护生对防护知识的掌握高于对照组护生(t=-42.556,P=0.000)。 5.3防护行为习惯 对照组总平均分为3.5407±1.3217,干预组的总平均分为7.9724±1.3741,干预组学生养成正确防护行为习惯者高于对照组(t=-29.206,P=0.000)。干预组不仅锐器伤发生次数减少,而且即使发生锐器伤,能及时正确进行处理的概率也上升了44.3%。 5.4防护知识的掌握与锐器伤发生的关系 护生对防护知识的掌握与发生锐器损伤次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445,P=0.000)。 护生对防护知识的掌握与正确防护行为的养成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763,P=0.000)。 6、结论 (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实习护生在实习初期锐器损伤的发生率很高。 (2)在基础护理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能直接减少护生实习期间锐器损伤的发生。 (3)对护理学生职业防护行为进行干预的关键策略和方向有三点:一是有效开展教师培训;二是在基础护理学的每一项相关的技术操作教学中逐渐渗透职业防护意识;三是开展实习前强化训练,并在强化训练中安排职业安全教育的专题讲座,促使护生建立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4)医院管理应重视护生职业安全防护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