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生儿长期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研究
【6h】

新生儿长期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 我院NICU新生儿PNAC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1 对象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第二章 早期胃肠内微量喂养对早产儿PNAC的防治作用

2.1 对象及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早产儿PNAC的预后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统计学证明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危重症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营养支持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PN日益广泛的应用,其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PN的并发症包括败血症、代谢不平衡、血栓栓塞及胆汁淤积,所有这些并发症都有潜在的生命威胁。随着PN技术的提高,其代谢和感染并发症日渐减少,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cholestasis,PNAC)已成为目前新生儿及儿童长期PN的最常见并发症。
   新生儿PNA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其发生率国内外报道差异较大,为8.4%~74%。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显示,与新生儿PNAC发病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很多,主要有:早产、低出生体质量、PN持续时间、禁食、热卡供给量、胃肠外营养成分不合理、感染、腹部手术、短肠综合征、窒息等。尽管多数学者认为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预后良好,但由胆汁淤积引起的肝功能衰竭仍是导致部分患儿死亡的常见因为。
   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新生儿LPNAC的危险因素,防治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目前对于PNAC的病因、诊断、防治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进一步明确新生儿PNAC病因和发病机制,规范诊断标准,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仍是目前临床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临床研究分两部分:1、回顾件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科接受持续胃肠外营养(PN)≥14天的新生儿病例,旨在了解PNAC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实际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PN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指导。2、对2009年我院NICU接受持续胃肠外营养(PN)≥14天的早产儿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早期胃肠内微量喂养对早产儿,PNAC的防治作用。
   方法:
   1、PNAC在NICU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1 研究对象: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所有接受持续胃肠外营养(PN)≥14天的新生儿98例,按照是否发生PNAC,分为PNAC组和非PNAC组。
   1.2 诊断标准:本研究诊断PNAC的标准为:连续PN≥14天,直接胆红素>26umol/L(1.5mg/d1),并排除胆道畸形、外科手术、遗传代谢疾病等。
   1.3 胃肠外营养方法:所有病例出生后即予10%葡萄糖注射液,第2天起加用6.74%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1),第3天起加用20%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氨基酸及脂肪乳均由0.5g/kg·d开始,每天递增0.5g/kg,脂肪乳最大量3.0g/kg·d,氨基酸最大量3.5g/kg·d。经外周静脉持续匀速输入,同时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及电解质。
   1.4 观察项目
   1.4.1 PNAC发生率
   1.4.2 PNAC危险因素
   1.4.2.1 PNAC组与非PNAC组临床资料分析
   包括:临床计数资料-性别、感染、是否窒息、是否剖宫产;临床计量资料一胎龄、出生体质量、PN时间、禁食时间、达到伞胃肠内营养时间、葡萄糖累积用量、葡萄糖平均用量、氨基酸累积用量、氨基酸平均用量、脂肪乳累积用量、脂肪乳平均用量、氨基酸供热卡比、脂肪乳供热卡比、蛋白/非蛋白热卡比,共计18个变量。
   1.4.2.2 单因素分析
   将上述18个变量逐个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筛查可能的PNAC危险因素。
   1.4.2.3多因素分析
   将上述18个变量中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查可能的PNAC独立危险因素。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危险因素采用I,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分析,以α≤0.05为入选标准,α>0.1为剔除标准,OR>1为危险因素,OR<1为保护因素,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早期胃肠内微量喂养对早产儿PNAC的防治作用
   2.1 研究对象:2008q三1月至20099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所有接受持续胃肠外营养(PN)≥14天的早产儿,并且排除有消化道畸形、外科手术史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2009年45例早产儿增加早期胃肠内微量喂养的干预措施为干预组(A组);2008年49例早产儿为对照组(B组)
   2.2 PNAC的诊断标准同1.2。
   2.3 干预方法:干预组所有病例根据病情(肠鸣音正常、无腹胀),给予胃肠内微量喂养,按出生体质量(Birth weight,BW)<1000g、1000g≤BW<1500g、1500g≤BW<2000g分别在出生后72h、48h、24h内开始喂养,早产儿配方乳或母乳,剂量从0.5~1.0ml/kg/3h开始,根据喂养耐受情况逐步增加奶量至达到全胃肠内营养。
   2.4 观察项目:
   2.4.1 两组临床一般资料分析
   2.4.2各组的PNAC发生率
   2.4.3 各组PN.AC危险因素分析:包括PNAC组和非PNAC组间临床资料分析、PNAC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方法同1.4.2。
   2.4.4 干预措施对早产儿PNAC的作用
   2.4.4.1 对PNAC发生率的影响
   2.4.4.2 对胆汁淤积程度的影响
   2.4.4.3 对PNAC危险因素的影响
   2.5统计方法同1.5。
   结论:
   1、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PNAC实际发生率8.16%,8例PNAC患者中,足月儿1例(12.5%)早产儿7例(87.5%),提示PNAC患者中早产儿所占比例较高。
   2、本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PNAC的相关危险因素有:禁食时间、PN持续时间、达到伞胃肠内营养时间、葡萄糖累积用量、氨基酸累积用量、脂肪乳累积用量、胎龄、出生体质量、感染等,其中氨基酸累积用量是主要危险因素。
   3、本研究结果提示,早期胃肠内微量喂养干预后低出生体质量是早产儿PNAC主要危险因素。
   4、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胃肠内微量喂养可缩短早产儿PN持续时间、达到全胃肠道内营养时间,降低早产儿PN治疗中的氨基酸累积用量、脂肪乳累积用量、氨基酸供能百分比、蛋白/非蛋白热卡比。
   5、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胃肠内微量喂养没有降低早产儿PNAC的发生率,对PNAC早产儿胆汁淤积程度有减轻,但尚无统计学意义。防治早产儿PNAC应采取综合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