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R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及锰增强MRI评价兔坐骨神经挤压伤的实验研究
【6h】

MR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及锰增强MRI评价兔坐骨神经挤压伤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背景:
   周围神经损伤是严重创伤时常见的合并症,常见的损伤类型有挤压伤、牵拉伤等。损伤的严重程度是临床决定采取何种治疗方法的重要因素,轻度损伤通常采取保守治疗患者即可自行恢复神经功能,而重度损伤通常需要手术修复才能保证神经功能的恢复。通常需要观察患者在数周至数月时间内有无神经再生来判断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很多患者因此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从而导致不可恢复的残疾。因此早期准确判断神经损伤程度的辅助检查方法对于帮助临床医生采取正确治疗神经损伤是很必要的。
   目前临床上除病史、体征外主要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外周神经损伤程度及范围,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外周神经功能状况的金标准。然而电生理检查受操作者的经验等因素影响较大,判断神经功能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无法提供对于神经损伤的术前评估和手术定位都十分重要的准确解剖学信息。
   虽然一些研究表明常规的MR成像能够显示周围神经损伤时信号和弛豫时间的异常,但是对于神经的再生缺乏特异性,而且无法显示复杂解剖部位的神经走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显示中枢神经纤维束及据此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同,部分研究也显示了DTI在周围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作用,然而常规场强下的在体DTI评价周围神经挤压伤作用尚缺乏系统研究。锰增强磁共振成像(manganese enhanced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MEMRI)被证实能够准确显示脑内神经传导通路,然而MEMRI评价周围神经损伤的应用尚很少见。
   本课题采用1.5TMR对兔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和锰增强MR成像,目的在于:①探讨1.5TMR兔坐骨神经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的可行性及优化b值。②通过影像与病理及神经功能的对照,探讨DTI在评价外周神经损伤的作用。③影像与组织病理学及神经功能对照,初步探讨MEMRI在评价外周神经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早期评价外周神经损伤及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第一部分兔坐骨神经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参数优化及可行性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不同b值之间成像质量的比较探讨b值对弥散张量(DTI)纤维束示踪成像质量的影响;明确1.5T MR.兔坐骨神经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的最优b值;比较不同b值之间各导出量判断b值对导出量的测量有无影响;通过与大体解剖及常规MR扫描相对照探讨1.5TMR兔坐骨神经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的可行性。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对象: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0只,体重2.0~3.0Kg.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提供。
   1.2仪器、设备及药品
   Philips Achieva1.5T Nova Dual MR扫描仪
   上海辰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实验动物(兔)专用相控阵列射频线圈Philips EWS(Extended Workspace)v2.6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内装FiberTrak纤维束示踪后处理软件包
   3%戊巴比妥钠,速眠新2代
   1.3 MR扫描
   1.3.1动物准备
   新西兰大白兔经耳缘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30mg/kg)及0.2~0.3ml速眠新2代肌注麻醉后行MR扫描。
   1.3.2 MR扫描方法及成像参数
   扫描序列包括常规T2WI、T1WI和DTI。
   T2WI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urbo Spin-echo,TSE)序列,参数如下:TR,2500ms;TE,120ms;TSE因子,25;层厚,2mm;层间距,1mm;扫描视野(Field of View,FOV),120mm;扫描矩阵:344×344,平面内像素大小,0.35×0.35mm;重建矩阵,512×512;平面内重建像素,0.23×0.23;激励次数(NSA),4次。
   T1WI亦采用TSE序列:TR,572ms;TE,17ms;TSE因子:3;脂肪抑制采用频谱预饱和反转恢复序列(SPIR);余扫描参数同T2WI。
   DT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及SENSE并行采集技术,SENSE因子为2;采用6个不同b值:400、600、800、1000、1200和1400s/mm2,成像参数:TR,1550~3650ms;TE分别为55、59、63、66、68和71ms;6个b值扫描的方向、范围及其他参数均相同:层厚,1.6 mmm;间隔,0mm;FOV,130mm;扫描矩阵80×80;平面内像素大小,1.6×1.6;激励次数(NSA),2;弥散敏感梯度方向:32个。
   1.4数据处理
   DTI数据传入Philips EWS v2.6工作站FiberTrak软件包行图像后处理。纤维束示踪采用多个感兴趣区(ROI)定义法:于股骨大转子层面采用freehand模式划定2个相距5mm的ROI,刚好包含坐骨神经外径,软件自动显示出穿过2个ROI的纤维束。纤维束FA下限阈值取0.4,最大偏转角为27度,最小纤维束长度10mm,然后将纤维束与T2WI定位图融合。
   1.5数据分析:
   1.5.1通过软件自动计算纤维束数量、平均长度、纤维束FA值、ADC值、3个本征向量值(λ1、λ2、λ3)。
   1.5.2测量并计算SNR
   软件生成平均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在坐骨神经上划定1个椭圆形ROI(5个像素),测量坐骨神经信号强度(SIn);然后在兔肢体外距离肢体边缘1cm处地空气区域划定ROI(20个像素),测量背景噪声信号强度的标准差(SDbg);按照公式计算信噪比:SNR=SIn/SDbg。
   1.6图像质量主观评价
   由两名有十年以上MR诊断经验的医师对每只新西兰兔6个不同b值下的纤维束示踪图像质量进行评估。阅片采用盲法评估。评估标准包括:纤维束长度、粗细、均匀度及边缘清晰度;根据图像质量进行排序(1为最好,6为最差)。
   将4只实验兔处死后解剖右下肢坐骨神经,与质量最优的纤维束重建图像对比,主观评价纤维束走行与大体解剖的一致性。对侧下肢冰冻后在股骨转子水平垂直股骨长轴截断,重建纤维在T2WI、T1WI图投影图与横断面解剖对照,判断两者坐骨神经位置是否一致。
   1.7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所有定量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先对不同b值间纤维束数量、纤维束平均长度、FA值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时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若方差齐采用Fisher法,若方差不齐采用近似F检验Welch法;若方差分析显著则进行组间多重比较,方差齐时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方差不齐者采用Dunnett's T3法:若方差分析不显著则不进行多重比较。不同b值间主观评价分数的比较采用多个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两评价者之间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检验。SNR、FA值、ADC值及λ1、λ2、λ3值与b值的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DWI图像信噪比(SNR)与b值的关系
   图像信噪比(SNR)随b值增高SNR逐渐下降。SNR与b值呈负相关(P=0.000,r=-0.589)
   2.2各组不同b值纤维束数量、平均长度比较
   纤维束数量:b=1000s/mm2时纤维束数量明显较其他组多,b=400 s/mm2和1400s/mm2组数量最少。方差分析有显著性(F=21.641,P=0.000);组间多重比较,b=1000s/mm2组与b=400s/mm2、b=600 s/mm2、b=1200 s/mm2、b=1400 s/mm2组问纤维束数量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2、0.000和0.000),与b=800s/mm2纤维束数量无显著性差异。
   纤维束平均长度:b=1000s/mm2时纤维束平均长度较其他b值长,b=400s/mm2时纤维束平均长度最短,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F=19.736,P=0.000)。组间多重比较采用Dunnett's T3法,b=1000s/mm2组与b=400s/mm2、b=600s/mm2、b=1200s/mm2、b=1400 s/mm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8、0.013和0.002),与b=800s/mm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FA值和ADC值及3个本征向量值(λ1、λ2、λ3)与b值的关系
   各组间FA值均数介于0.51±0.02和0.53±0.03之间,各组FA值总体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且与b值无相关性。纤维束的ADC值、3个本征向量值(λ1、λ2、λ3)均随b值增加而逐渐降低,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DC值、3个本征向量值(λ1、λ2、λ3)均与b值成负相关(P=0.000,r分别为-0.787、-0.898、-0.829和-0.559)。
   2.4图像质量主观评价:
   b=1000 s/mm2组的图像质量等级评分均在前3名之内,平均秩次最低(图像质量最高),其次为b=800 s/mm2和1200 s/mm2组,b=400组平均秩次最高(图像质量最差),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714,P=0.000);两评价者之间具有高度一致性(x=0.76,P=0.000)。
   选择b=1000 s/mm2组的纤维束示踪图像与大体解剖和断面解剖对比,结果显示重建纤维束的走行方向和部位与大体解剖一致,基本能够显示坐骨神经全程,坐骨神经的两个分支构成.胫神经和腓神经亦能较清楚显示。
   结论:
   1.不同的b值对DTI外周神经纤维束示踪的信噪比以及纤维束长度和数量产生显著的影响,从而影响重建图像的质量。
   2.不同b值对坐骨神经ADC值及本征向量值的测量会产生影响,而FA值的测量不受影响。
   3.在1.5TMR系统下进行兔坐骨神经DTI纤维束示踪成像时,取b值为1000s/mm2时可以获得最好的图像质量。
   4.采用本研究的扫描及后处理方法在1.5TMR系统下进行兔坐骨神经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是可行的。
   第二部分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评价兔坐骨神经挤压伤的实验研究
   研究目的:
   明确坐骨神经损伤远段及近段FA值、ADC值、λ∥和λ⊥随时间变化情况。与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神经功能评分相对照,判断坐骨神经挤压伤远段FA值、ADC值、λ∥和λ⊥组织学改变和神经功能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新西兰大白兔36只,体重2.0~3.0Kg,平均2.4kg.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提供。36只兔随机分组:4只作为正常组,其余32只为损伤组。损伤组32只兔按照神经损伤后恢复时间随机分为24小时、4天、8天、2周、4周、6周、8周、10周共8组,每组4只。
   1.2仪器、设备及药品
   荷兰Philips Achieva1.5T Nova Dual双梯度MR扫描仪。
   上海辰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实验动物(兔)专用相控阵列射频线圈,型号CG RBC18-H150-AP。
   Philips EWS(Extended Workspace)v2.6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内装FiberTrak纤维束示踪后处理软件包。
   麻醉药品:3%戊巴比妥钠,速眠新2代。
   外科无菌手术包
   16cm无菌持针钳1把
   1.3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动物模型制作
   实验组兔经耳缘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30mg/kg)及0.2~0.3ml速眠新2代肌注麻醉。在无菌操作下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于股骨转子下方1 cm处以大号持针钳垂直夹持坐骨神经,锁至第一扣,夹持5分钟后解除,可见神经纤细变薄但未离断。在夹伤处神经外膜用尼龙线缝一针作为标记。然后以0.2mm丝线分层缝合切口。对侧相同部位行假手术。
   1.4 MR扫描
   分别于挤压伤模型完成后24小时、4天、8天、2周、4周、6周、8周、10周对每组动物行MR扫描。
   1.4.1动物准备:
   新西兰大白兔经耳缘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30mg/kg)及0.2~0.3ml速眠新2代前肢肌注复合麻醉后行MR扫描。
   1.4.2 MR扫描方法及成像参数
   T1WI和T2WI扫描参数同第Ⅰ部分。
   DTI扫描参数:b=1000 s/mm2;TR/TE:8184/66 ms;层数:35;扫描时间:9分46秒;余参数同第一部分DTI扫描
   1.5纤维束重建
   使用Philips EWS v2.6工作站的FiberTrak软件包自动生成彩色编码FA图,进行纤维束示踪重建后将T1WI和T2WI解剖定位图与FA图融合。纤维束示踪采用多个感兴趣区(ROI)定义法:结合坐骨神经横断面T2WI定位图及彩色编码FA图,于股骨大转子层面采用freehand模式划定2个相距10mm的ROI,刚好包含坐骨神经外径,软件自动显示出穿过2个ROI的纤维束。纤维束FA下限阈值取0.35,最大偏转角为27度,最小纤维束长度30mm,然后将纤维束与T2WI定位图融合。
   1.6数据测量
   在彩色编码FA图上分别在损伤侧(右侧)坐骨神经损伤处远端1cm处、损伤近端1cm处以及假手术侧相应位置划定感兴趣区(ROI)。软件自动计算出相应ROI的FA值、ADC值及3个本征向量值(λ1、λ2、λ3)。计算λ⊥=(λ2+λ3)/2;λ∥=λ1。
   1.7组织学检查
   在DTI扫描完成之后,分别于24小时、4天、2周、4周、6周、8周和10周处死动物,暴露右侧坐骨神经并于钳夹处远端1cm处截取1mm神经组织置于4%预冷戊二醛溶液中预固定,放置4℃冰箱保存,1%四氧化锇后固定,系列乙醇脱水,Epon812环氧树脂包埋,超薄切片,经醋酸铀和柠檬酸铅双重染色后,用Hitachi H7500电子显微镜观察;远端再截取5mm神经组织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后行横断面及纵切面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
   1.8功能评价:
   每次扫描时对实验模型兔损伤侧肢体坐骨神经功能进行定量评价,趾张反射每个时间段每只兔对应1-4级神经功能分别记1-4分;改良Tarlov评分根据对应的0-4级神经功能分别记0-4分。每只兔满分8分,每组满分32分。
   1.8.1趾张反射
   手捏住兔颈部皮肤将兔提离地面,迅速使其在空中下降而不让其着地,观察患侧脚趾张开情况,1级:脚趾张开完全不可见;2级:仅可见轻度脚趾分开;3级:明显可见脚趾分开(但幅度仍低于正常水平);4级:脚趾完全张开达到正常水平。
   1.8.2 Tarlov评分
   0级:肢体完全瘫痪,针刺无反应;1级:针刺刚刚可见有轻微反应;2级:损伤侧后肢所有关节有自主运动,手压使足部屈曲时无抵抗;3级:手压使足部屈曲时有明显抵抗,但走路步态不稳;4级:行走步态正常。根据0-4级分别记0-4分.
   1.9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所有定量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损伤后8个不同时间点及正常组之间坐骨神经FA值、ADC值及λ∥和λ⊥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若方差齐采用Fisher法,若方差不齐采用近似F检验Welch法;方差齐时多重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者采用Dunnett's T3法;若方差分析不显著则不进行多重比较。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挤压伤后坐骨神经各段FA值、ADC值及本征向量值的变化
   2.1.1损伤远段FA值、ADC值及本征向量值的变化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损伤远段各时间段FA值有显著性差异(F=47.283,P=0.000),LSD法组间多重比较显示:正常组FA与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两相邻时间段之间FA值有显著性差异的有:24小时组与4天组(P=0.000)、4周组与6周组(P=0.000)。
   损伤后各时间段损伤远段神经ADC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损伤后各时间段损伤远段神经λ∥方差分析无显著性。损伤后各时间段损伤远段神经λ⊥方差分析有显著性(F=11.847,P=0.000).组间多重比较显示:正常组与4天、8天、2周、4周、6周组之间λ⊥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24小时、8周、10周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其余相邻两时间段之间λ⊥有显著性差异者为:24小时组与4天组(P=0.000)、4周组与6周组(P=0.007)。
   2.1.2挤压伤后损伤侧近段FA值、ADC值及本征向量值的变化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损伤后各时间段FA值、ADC值λ∥及λ⊥均无显著性差异。
   2.1.3假手术侧FA值、ADC值及本征向量值的变化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损伤后各时间段FA值、ADC值λ∥及λ⊥均无显著性差异。
   2.2挤压伤后坐骨神经损伤远段组织病理学改变
   正常坐骨神经神经束膜中可见神经纤维排列整齐,髓鞘及轴索结构清晰可见。损伤后24小时可见髓鞘部分髓鞘肿胀为主。损伤后4天轴索开始崩解,髓鞘内可见轴索碎片。雪旺细胞增生不明显。损伤后2-4周大量轴索消失,髓鞘广泛崩解,雪旺细胞开始广泛增生,广泛炎症细胞浸润。至损伤6周时可见少量新生轴索,增生的雪旺细胞排列成索状。损伤8周时可见大量新生轴索,明显可见髓鞘形成。损伤10周时大部分神经髓鞘结构形成,其中可见清晰的轴索结构。
   2.3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情况
   损伤后24小时实验兔趾张反射完全消失,但伤侧下肢对针刺多有反应,但患肢无张力(Tarlov2级);2周时个别动物患肢稍有张力(Tarlov3级),趾张反射仍检测不到;4周时个别动物出现患侧脚趾轻微分开,多数动物下肢有张力;6周时多数动物出现脚趾轻微分开,患肢有力但行走步态达不到正常;8周时趾张反射恢复明显,个别达到正常;10周时趾张反射基本正常,几乎全部动物行走步态正常。
   假手术侧肢体在术后各时间段有力并活动自如,被毛光整,趾张反射正常。
   结论:
   1.坐骨神经挤压伤远段FA值和λ⊥在损伤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其变化程度与组织学及神经功能改变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够反映神经Wallerian变性和再生情况。
   2.损伤远段ADC值和λ∥损伤后各时间段均未出现显著变化。
   3.坐骨神经损伤近段在损伤后各时间段FA、.ADC、λ∥λ⊥均末出现显著变化。
   第三部分锰增强MRI评价兔坐骨神经挤压伤的初步研究
   研究目的:
   评价MEMRI坐骨神经挤压伤近端强化程度与组织学和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探讨ME-MEI评价坐骨神经挤压伤的价值;探讨周围神经MEMRI锰离子的运输途径。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新西兰大白兔24只,雌雄不限,体重2.0~3.0Kg,平均2.4kg.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部提供,24只兔随机分组: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20只兔作为损伤组,损伤组20只兔按照神经损伤后恢复时间分为24小时组、2周、4周、6周、10周共5组,每组4只。
   1.2仪器、设备及药品
   磁共振扫描仪、线圈、图像工作站、麻醉药品、外科切开无菌手术包及16cm持针钳同第二部分;
   50ul微量注射器
   AR级MnCl2·4H2O晶体(分子量,197.9g/mol;纯度>99%);
   聚乙二醇1540
   1.3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动物模型制作
   同第二部分
   1.4 MnCl2溶液配制:
   聚乙二醇1540固体配置成50%聚乙二醇1540溶液备用。MnCl2·4.H2O晶体加入50%聚乙二醇1540溶液配制成400mM MnCl2溶液。
   1.5 MnCl2注射
   24小时组、2周组、4周组、6周组和10周组分别于损伤后相应的时间行MnCl2溶液神经鞘内注射。
   新西兰大白兔麻醉后无菌操作下暴露坐骨神经,然后用50ul微量注射器分别向坐骨神经的两个主要分支—胫神经和腓神经内分别注射30ul和20ul400mM的MnCl2溶液,注射点距离损伤部位约2cm。对侧下肢行假手术。
   1.6 MR扫描
   MnCl2注射后24h行T1WI扫描。
   T1WI和T2WI扫描方法及参数同第二部分。
   1.7数据测量:
   在坐骨神经损伤近端选取3个不同的位置:股骨大转子水平、股骨大转子近端1cm处和坐骨结节水平,以下分别称为近段、中段和远段。分别测量3个感兴趣区的坐骨神经信号强度S和对侧坐骨神经信号强度Sc,再测量股骨近端内侧肌肉信号强度Sm作为内参照,计算相对信号强度AS=(S-Sc)/Sm。
   1.8组织学检查:
   同第二部分相应章节
   1.9功能评价:
   同第二部分相应章节
   1.10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所有定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坐骨神经在损伤后不同时间段相对信号强度AS的比较及各时间段近段与中段、中段与远段相对信号强度的比较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先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若方差齐采用Fisher法方差分析,若方差不齐采用近似F检验Welch法,方差分析有显著性者进行多重比较,若方差齐则采用LSD法,方差不齐则采用Dunnett's T3法:若方差分析不显著,则不进行多重比较。规定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正常组及损伤后各时间段的坐骨神经MEMRI表现
   正常组坐骨神经在远端注射400mM MnCl2溶液后可在MR T1WI图像上观察到神经干的明显强化,强化范围均达到垂直段以上,强化程度由远端到近段逐渐减低。挤压伤24小时后的动物坐骨神经损伤点近端绝大多数未见明确强化;损伤后2周和4周组损伤近端可见由远及近的轻度强化,但范围较短。损伤后6周时和10周时坐骨神经近段可见明显强化,但强化程度不如正常组,强化程度亦由远端到近段逐渐减低。
   2.2坐骨神经损伤近侧近段、中段和远段在损伤后不同时间段锰增强后的相对信号强度(AS)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
   损伤近侧近段、中段及远段在不同损伤时间段的相对信号强度(AS)均有显著性差异(F=5.819,P=0.002;F=26.987,P=0.000;F=45.406,P=0.000)。
   近段损伤后各时间段相对信号强度(ΔS)多重比较显示,正常组与24小时、2周、4周和6周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与10周组无显著差异;其余各相邻时间段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中段损伤后各时间段相对信号强度(AS)多重比较显示,正常组与其余各时间段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损伤后24小时、2周、4周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6周组和10周组与24小时、2周、4周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P≤0.01),6周与10周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远段损伤后各时间段相对信号强度(AS)多重比较显示,正常组与其余各时间段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损伤后24小时、2周、4周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6周组和10周组与24小时、2周、4周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0),6周与10周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2.3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时间段损伤近侧之近段、中段及远段相对信号强度(ΔS)之间有显著性差异(F=90.928,P=0.000);LSD法多重比较显示:近段与中段(P=0.000)、近段与远段(P=0.000)以及中段与远段(P=0.001)之间相对信号强度(ΔS)均有显著性差异。
   2.4挤压伤后坐骨神经损伤远段组织病理学改变
   见第二部分相应章节
   2.5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情况
   第二部分相应章节
   2.6 MEMRI坐骨神经损伤近侧相对信号强度(ΔS)与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
   Spearman相关检验显示,坐骨神经损伤近侧的近段、中段和远段相对信号强度(ΔS)随损伤后恢复时间的变化与坐骨神经功能评分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70(P=0.000),r=0.888(P=0.000)和r=0.899(P=0.000).
   结论:
   1.坐骨神经挤压伤MEMRI显示损伤后各时间段损伤近段强化程度与组织学和神经功能有较好的相关性,MEMRI能够反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情况。
   2.坐骨神经MEMRI的强化程度有远及近逐渐减弱,一定程度说明Mn2+的逆向传递有被动弥散的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