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替罗非班不同方式给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及STEMI患者PCI疗效的影响
【6h】

替罗非班不同方式给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及STEMI患者PCI疗效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替罗非班不同方式给药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复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结果

3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式对STEMI患者急诊PCI临床效果的影响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综述: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应用进展

1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小板凝集机制

2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类别及作用

3 临床上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应用的不同方法

4 应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时机选择

5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用药剂量探讨

6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应用

7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安全性及并发症评估

8 小结

参考文献

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分以下两章进行探讨:
  第一章 替罗非班不同方式给药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不同方式给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为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健康的雄性新西兰兔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A组(假手术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再灌注前静脉给药组)、D组(再灌注前冠脉给药组)和E组(再灌注同时冠脉给药组),每组各10只。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A组:只穿线,不结扎;B组:缺血60min,再灌注120min;C组:缺血60min,再灌注前5min耳缘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剂量为50μg/kg,再灌注120min;D组:缺血60min,再灌注前5min于冠状动脉口注射替罗非班,剂量为50μg/kg,再灌注120min;E组:缺血60min,再灌注开始同时于冠状动脉口注射替罗非班,剂量为50μg/kg,再灌注120min。观察并比较各组缺血范围(LA)、梗死范围(IA)和无复流范围(ANR)。测定并比较各组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Toll样受体4(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
  结果:
  IA和ANR在C、D、E三组中较B组明显减小(P<0.05),其中E组的减小幅度最大,与C组和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A组相比,B、C、D、E四组SOD活性显著降低,血清MDA浓度显著增高,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增加,iNOS活性显著增高,eNOS活性显著降低,TLR-4、TNF-α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B组相比,C、D、E三组SOD活性显著增加,血清MDA浓度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降低,iNOS活性显著降低,eNOS活性显著增高,TLR-4、TNF-α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C组和D组相比,E组SOD活性、eNOS活性均高于C组和D组,血清MDA浓度、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iNOS活性、TLR-4、TNF-α均低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和D组相比,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替罗非班可缩小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和无复流范围,其机制可能有:增加SOD活力,降低MDA含量,有效抑制氧自由基堆积;有效降低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抑制心肌细胞钙超载;增强tNOS活性,并降低iNOS活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TLR-4、TNF-α浓度,抑制炎症反应。
  替罗非班以再灌注同时冠脉口给药作用效果最好,优于再灌注前静脉或冠脉口给药。
  第二章 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式对STEMI患者急诊PCI临床效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临床效果的影响,探讨替罗非班在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中的最佳给药途径。
  方法:
  回顾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STEMI行急诊PCI治疗并在术中应用了血栓抽吸导管的患者共96例,按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式分为三组:A组(静脉注射组,27例)、B组(冠脉注射组,39例)、C组(改良冠脉注射组,30例)。均行急诊PCI和血栓抽吸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三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式应用替罗非班:A组在PCI术前30min外周静脉推注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剂量为10ug/kg;B组于置入指引导管后,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剂量为10ug/kg;C组于导丝通过病变后,送入血栓抽吸导管至梗死相关动脉(IRA)远端注入替罗非班,剂量为10ug/kg;随后各组均以6μg/kg/h的速度静脉泵入替罗非班维持24~36小时。比较3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校正的TIMI帧数(CTFC)、心肌染色分级(MBG)、ST段回落率、血TnI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情况以及出院后1个月随访复查LVEF、LVEDD。
  结果:
  C组患者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AB两组;C组患者的严重RA发生率、CTFC和TnI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MBG、ST段回落率、LVEF、LVEDD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与B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明显出血2例,无严重出血发生,B组和C组均无出血病例。A组患者PCI术期间因心跳骤停死亡1例,B组和C组无死亡病例。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新发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等MACE病例。出院1月后随访C组患者的CTFC和TnI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MBG、ST段回落率、LVEF、LVEDD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
  结论:
  运用血栓抽吸导管在IRA远端进行替罗非班的冠脉内注射,对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及近期内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传统的静脉及冠脉口注射给药,且安全性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