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与正常人miRNA-146差异表达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6h】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与正常人miRNA-146差异表达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应用RT-PCR技术验证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及正常志愿者外周静脉血标本miRNA-146的差异表达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第二章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发生相关因素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灾难性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为每10万人2-2.5例,在美国相当于每年6000-10000例患者。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40%患者立即死亡,此后每小时有1%的患者死亡。手术期间或术后短期内有5%-20%患者死亡。而且术后5年仅50%-70%患者存活。虽然夹层的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但是自发性主动脉夹层的病因仍不清楚。
  目前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仍未被完全阐明,但可能相关的一些诱发因素,包括遗传性的主动脉中层发育异常情况,如马凡氏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s)、埃-当综合征(Ehlers-Danlos syndromes)、Loeys-Dietz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等;主动脉管壁应力增高的情况,如高血压、嗜铬细胞瘤、外伤、使用可卡因等;炎症性血管疾病,如多发性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白塞氏动脉炎等;其他因素还包括妊娠、多囊肾、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高血压是目前明确及医学界公认的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但其他因素仍然未被完全阐明。
  国内外许多研究都试图探索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在分子遗传学方面,认为基因结构和表达的异常是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基础。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ibonucleic acids,MicroRNA,miRNA),因其功能与正常基因表达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联,最近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重视。miRNA是一类由大约22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的小RNA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17]。其由具有发夹结构的约70-90个碱基大小的单链RNA前体经过Dicer酶加工后生成双链RNA,双链miRNA被引导进入沉默复合体中,一条成熟单链miRNA保留其中,另一条被降解。miRNA分子通过与mRNA3'端的非编码区(untranslatedregions,UTR)的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在转录后水平抑制mRNA的翻译或降解靶标mRNA[18],从而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本研究的前期研究结果发现,经过基因芯片扫描分析,与正常人主动脉组织相比,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组织中部分miRNAs呈差异性表达。因此,本研究收集了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及正常志愿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静脉血标本,尝试应用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验证miRNA-146在两者之间的差异表达,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纳入各项指标,探讨其与主动脉夹层疾病发生的相关风险,为进一步研究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
  第一部分
  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扩大样本量,收集主动脉夹层患者及正常志愿者的外周静脉血标本,应用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验证miRNA-146在两者之间的差异表达。
  第二部分
  将收集到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及正常志愿者的临床资料,结合RT-PCR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纳入各项指标,探讨其与主动脉夹层疾病发生的相关风险,为进一步研究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第一部分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收集2014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住院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标本43例,并按照性别、年龄、是否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心血管病家族史及肝功能与病例组匹配的原则,入选排除主动脉夹层、重大心血管系统疾病及肿瘤的志愿者外周静脉血标本36例作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均留取10ml血液标本,装入EDTA管中,后放入-80℃冰箱保存。采用RT-PCR技术验证夹层患者与对照组miRNA-146的含量,所有样本的检测基因表达量经U6 snRNA值调平,表示为相对表达量,采用2^-ΔΔCt法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2^-ΔΔCt值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认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第二部分
  所有入选者均在入院后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编号后记录性别、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是否有心血管病家族史及是否吸烟;行双侧颈动脉彩超及经胸心脏彩超检测双侧颈动脉中膜厚度(LCCA-IMT、RCCA-IMT)、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按常规抽取静脉血检测研究对象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肌酐值(CREA)、血清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URIC)、血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浓度(HGB)、D-二聚体(D-DI)、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采用前文的方法,检测研究对象体内的miRNA-146水平。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x2检验或叶氏连续性修正或Fisher精确检验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表示;非参数检验采用秩和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主动脉夹层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检验水平以P<0.05认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果:
  第一部分
  秩和检验结果显示,病例组2^-ΔΔCt值平均秩和为50.53,对照组为27.42,使用Mann-Whitney U法算得Z值为-4.459,P值为0.000<0.05,即病例组miRNA-146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iRNA-146表达量显著高于一般非患主动脉夹层人群。
  第二部分
  将可能与主动脉夹层发生相关的各独立因素(高血压病、吸烟史、ALB、miRNA-146相对表达量2^-ΔΔCt值、D-二聚体)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以是否发生主动脉夹层作为因变量(发生夹层:Y=1,未发生夹层:Y=0),结果显示,高血压病是主动脉夹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浆白蛋白水平是主动脉夹层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
  第一部分
  通过RT-PCR技术验证,与非主动脉夹层人群相比,患有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静脉血中miRNA-146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可能与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相关。
  第二部分
  高血压病是主动脉夹层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血浆白蛋白水平则是其保护因素,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抑制体内炎症反应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