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恶性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败血症临床特征及归因死亡的回顾性分析
【6h】

恶性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败血症临床特征及归因死亡的回顾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总体描述

2.念珠菌血症患者归因相关死亡组及生存组的危险因素分析

3.热带念珠菌败血症患者归因相关死亡组及生存组的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血液科收治经血培养证实并伴有临床相关症状的念珠菌血症的恶性血液病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了解恶性血液病并发念珠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经血培养证实并伴有临床相关症状的念珠菌败血症的恶性血液病患者32例,描述其临床特征、治疗和转归。分组比较(归因死亡组vs生存组;热带念珠菌归因死亡组vs生存组)相应的临床特征,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P25,P75)表示。对生存组及归因死亡组,应用Kaplan-Meier进行预后单因素生存分析,将单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
  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男性22例(68.8%),女性10例(31.2%),中位年龄40.5岁(16~75岁)。原发恶性血液病以急性白血病为主(急性髓系白血病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念珠菌血症确诊时原发疾病情况:初诊15例(46.9%)、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5例(15.6%),复发难治12例(37.5%)。
  2.2008~2015年我院血液科血流感染中,念珠菌败血症发病率占14.5%(32/221),本研究32例念珠菌血症中,热带念珠菌29例(90.6%),白色念珠菌2例(6.3%)邹折念珠菌1例(3.1%)。体外药敏试验显示白色念珠菌分离株对目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唑类)均敏感;热带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均敏感,对氟康唑耐药率20.7%.,对伊曲康唑耐率6.9%.,对伏立康唑耐药率27.2%。
  3.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以高热、呼吸道症状、念珠菌样皮疹多见。影像学改变如下:以双肺中下野为主,条索状或斑片状阴影23例(71.9%),多发结节影14例(43.8%),胸腔积液13例(40.6%),磨玻璃样渗出影6例(18.8%),支气管充气征3例(9.4%),间质性改变2例(6.3%),挂果征、晕轮征以及多发粟粒状阴影各1例(3.1%)。
  4.降钙素原及G实验:念珠菌血症患者真菌血培养阳性当日降钙素原(PCT)为0.36(0.12,58.03)μg/L,合并细菌感染与非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PCT分别为0.30(0.12~8.98)μg/L和0.365(0.05,58.03)μg/L。真菌培养阳性抽血时G值为236.7(79.5,604.6)pg/ml,念珠菌血症归因死亡患者G值为450.35(156.6,898.98) pg/ml
  5.单因素预后分析,分组比较发现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相差不大;而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研究发现降钙素原(PCT)>4μg/L(B=2.340,OR=10.377,95%CI:1.941~55.474,P=0.006)、粒缺发热至接受抗真菌治疗时间>7天(B=3.347,OR=28.417,95%CI:3.519~229.448,P=0.002)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念珠菌白血病患者归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脾脏肿大(B=-2.583,OR=0.076,95%CI:0.011~0.541.258,P=0.010)则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念珠菌败血症患者归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我们研究发现降钙素原(PCT)>4μg/L(B=2.285OR=0.058,95%CI:0.006~0.575,P=0.015)及感染性休克(B=2.788,OR=16.248,95%CI:1.596~165.458,P=0.019)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热带念珠菌败血症患者归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脾脏肿大(B=-3.162,OR=0.058,95%CI:0.006~0.575,P=0.015)则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热带念珠菌败血症患者归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
  6.截止至末次随访,31例接受抗真菌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4.8%(PR7例,CR10例),抗真菌治疗中位时间为31天(1~542天);所有纳入研究病例中位随访82.5天(2~2799天),9例患者生存,粗死亡率为71.9%,归因死亡率为46.9%。d28、d60生存率分别为59.4%(19/32)和53.1%(17/32),归因死亡率分别为40.6%(13/32)和46.9%(15/32)。热带念珠菌败血症患者归因死亡率为41.4%%。d28、d60归因死亡率分别为34.5%(10/29)和41.4%(12/29)。
  结论:1.2008~2015年我院血液科血流感染中念珠菌败血症占14.5%,本组病例以急性白血病为主,临床表现以高热、呼吸道症状、念珠菌样皮疹多见,影像学改变为多种征象并存,以条索状或斑片状阴影、多发结节、胸腔积液多见。其归因死亡率46.9%。危险因素方面:粒缺发热至接受抗真菌治疗时间>7天、降钙素原(PCT)>4μg/L是其归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脾肿大是其保护因素。
  2.无论整体念珠菌血症还是热带念珠菌血症,降钙素原均正常或轻度升高,降钙素原>4μg/L提示预后不良。
  3.热带念珠菌败血症占念珠菌血症的90.6%,其归因死亡率为41.4%。危险因素;降钙素原(PCT)>4μg/L及感染性休克是其归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脾脏肿大是其保护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