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克罗恩病患者手术现状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6h】

克罗恩病患者手术现状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CD手术治疗现状

第二节 术后复发

第三节 预防POR的管理流程

第四节 CD术后并发症及危险因素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分组

第三节 临床观察指标

第四节 研究目的

第五节 随访

第六节 统计学处理

第一节 一般情况

第二节 POR相关情况

第三节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第四节 亚组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在生物制剂时代,手术方式在不断进展,CD相关的手术率明显下降。然而,仍有46.6%的CD患者自诊断10年内需行手术治疗,且1年内约20-40%出现术后复发(Postoperative recurrence,POR),而关于影响POR危险因素的研究结论尚不统一。CD患者因长期消耗和炎症活动等原因常常出现术后并发症。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CD的手术现状、术后未用药患者的长期复发情况、POR相关的危险因素及术后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行肠切除术的CD患者,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计数资料,Log-rank检验和多元Cox回归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一般情况
  1.1 基本临床资料
  共纳入118例CD患者,28.8%(34/118)为女性患者,中位确诊年龄为36.5(17.0)岁。49.2%(58/118)的患者为未用药组。
  1.2 手术现状:
  (1)手术方式:2011-2016年,44.9%行腹腔镜手术,较2003-2010年显著降低(79.3%),p=0.001。
  (2)吻合方式:2011-2016年,69.7%行吻合器-侧侧吻合术,较2003-2010年显著升高(0),p<0.0001。
  2.POR
  2.1 POR率
  118例CD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4.3(27.0)月,术后1年、3年、5年、9年累积复发率为43.3%、63.7%、74.1%和83.8%。
  58例未用药组术后1年、3年、5年、9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8.1%、66.4%、77.1%和87.7%。
  2.2 单变量分析
  合并肠外表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C-反应蛋白≥10mg/L和术前使用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对POR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 多变量分析
  术后用药显著降低POR率(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和血红蛋白<90g/L显著增加POR(p<0.05)。
  3.术后并发症
  14.4%的CD患者出现腹腔感染性并发症。
  4.比较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IFX)+AZA和单用AZA预防POR
  20例IFX+AZA组中位随访时间23.3(23.6)月,50%(10/20)的患者出现POR,术后1年、2年、3年累积复发率为20.5%、43.2%,58.4%;29例术后AZA组中位随访时间16.3(22.8)月,48.3%(14/29)的患者出现POR,术后1年、2年、3年累积复发率为42.3%、53.8%和53.8%。两组术后累积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969)。
  5.沙利度胺预防POR的初步探索
  术后3例患者使用沙利度胺50-150mg/d预防CD复发,其中1例患者在用药3个月后出现临床复发,另2例患者则至随访终点仍处于术后缓解期。
  结论:
  吻合器-侧侧吻合术是目前外科治疗CD的主要吻合方式。CD患者术后长期病程预后不佳,需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术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红蛋白降低和术后未预防用药POR的独立危险因素。IFX+AZA预防POR的效果与单用AZA相近。沙利度胺在预防POR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CD术后腹腔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