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椎旁阻滞对非插管胸腔镜手术炎性反应和镇痛的研究
【6h】

椎旁阻滞对非插管胸腔镜手术炎性反应和镇痛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兔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手术炎性反应的影响

第1节 前言

第2节 方法与材料

第3节 结果

第4节 讨论

第5节 本章小结

第6节 参考文献

第2章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兔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手术后镇痛的影响

第1节 前言

第2节 材料与方法

第3节 结果

第4节 讨论

第5节 本章小结

第6节 参考文献

第3章 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单孔胸腔镜手术应激反应和术后镇痛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第1节 前言

第2节 资料方法

第3节 结果

第4节 讨论

第5节 本章小结

第6节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胸椎旁神经阻滞在结核性脓胸手术的应用

第1节 前言

第2节 资料方法

第3节 结果

第4节 讨论

第5节 本章小结

第6节 参考文献

椎旁神经阻滞技术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于疼痛评估的研究进展

博士研究生期间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在建立兔非插管麻醉模型基础上,构建理想的椎旁阻滞和肋间阻滞模型,对构建的椎旁模型进行评估。第一部分在病理学、超微结构、分子生物学,了解椎旁阻滞对非插管手术炎性反应的影响。第二部分比较椎旁阻滞在非插管胸腔镜手术后镇痛的优势。
  第三部分比较椎旁阻滞和肋间阻滞在非插管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中应激反应、炎性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差异,以及椎旁阻滞对术后镇痛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
  第四部分探讨椎旁阻滞在结核性脓胸手术的价值。
  方法:
  (1)研究对象
  第一、第二部分研究对象相同。实验兔36只,SPSS软件随机分组为椎旁组和肋间组。
  第三部分样本量根据检验水准、检验效能、两组的差异和总体差异来评估,纳入拟行手术的良性孤立性肺结节40例,SPSS软件随机分组为椎旁组和肋间组。
  第四部分回顾40例结核性脓胸患者进行观察性研究,椎旁神经阻滞作为研究因素,将研究对象按是否进行椎旁神经阻滞进行分组,实验组行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行等量盐水。
  (2)动物模型构建与评价
  通过核磁共振对椎旁阻滞模型评估,筛选理想的动物模型。
  (3)实验方法
  第一部分构建模型,各组在不同时间抽血,肺组织活检,取血浆、灌洗液冻存。
  第二部分构建模型,待兔子醒后进行神经功能和儿茶酚胺检测。
  (4)实验检测操作及观察由一位医师独立完成,另一位未参与实验的医师进行记录。
  第一部分了解病理学和超微形态学,ELISA、RT-PCR检测外周血、灌洗液TNF-α与IL-6的改变。
  第二部分进行神经功能和儿茶酚胺检测。
  第三部分测定皮质醇和IL-6、TNF-α;比较阈值变化、术后疼痛反馈时间和术后吗啡量差异;记录阻滞后30 min、术后6h阻滞节段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调查慢性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第四部分比较两组术后VAS评分差异。
  结果:
  (1)第一部分:4小时椎旁组病理学肺炎症表现较轻,肋间组在超微结构改变更明显;ELISA:2h、4h时,血清或灌洗液肋间组TNF-α、IL-6均较高;PCR:4h时,血浆或灌洗液肋间组TNF-α、IL-6均较高。
  (2)第二部分: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期,以及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
  (3)第三部分:椎旁组T2-3 IL-6较低,椎旁组T3 TNF-α较低;椎旁组T2-3 Cor较低;术后4、8h,椎旁组痛阈值较高;椎旁组术后第1次疼痛反馈时间较长、吗啡量较少; TA、TB时,椎旁组阻滞节段较大;调查患者最疼时,椎旁组中、重度疼痛发生率较低。
  (4)第四部分:实验组在术后1h、4h、8h、12h时静止和运动VAS评分较低,实验组在术后24h静止VAS较低。
  结论:
  (1)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可构建理想的椎旁阻滞和肋间阻滞模型。椎旁阻滞非插管麻醉手术的炎性反应较轻;椎旁阻滞非插管麻醉在术后镇痛有明显优势。
  (2)椎旁阻滞非插管麻醉可一定程度抑制炎性、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稳定,能加速术后康复,感觉阻滞更完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降低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
  (3)椎旁阻滞提高结核性脓胸术后镇痛效果,加快术后康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