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腹部提压CPR复苏效果及脑功能预后的临床研究
【6h】

腹部提压CPR复苏效果及脑功能预后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入组条件

3 排除标准

4 试验终止和剔除标准

5 临床干预措施

6 复苏结果评判标准

7 复苏评价指标

8 统计学分析

9 伦理学批准

1.患者的基本情况

2.两组患者CPR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结果

3.两组不同时间段PetCO2变化比较

4.两组血清S100B、NSE水平变化的组内和组间对比结果

5.ROC曲线分析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表

综述 心肺复苏方法及其临床复苏效果早期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1)对比标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STD-CPR)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AACD-CPR)两种方法对冠状动脉灌注和肺通气的复苏效果;(2)分析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值对心脏骤停(CA)患者复苏结局的预测价值;(3)通过监测复苏过程中血清S100B、NSE蛋白浓度变化,对比分析两种复苏方法对心脏骤停患者脑功能的复苏效果,并回顾性分析血清S100B、NSE蛋白对脑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纳入标准:①符合2015年美国CPR指南中心脏骤停的诊断标准;②行AACD-CPR和STD-CPR救治的院内CA(IHCA)成人患者;③体重40-150kg,性别不限。排除标准:①CA时间超过10分钟和(或)无CPR指征;②STD-CPR和AACD-CPR禁忌症患者;③不接受AACD-CPR救治患者;④既往有严重呼吸、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疾病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CA患者随机分为STD-CPR组和AACD-CPR组,分别对其进行STD-CPR和AACD-CPR复苏。
  结果:①STD-CPR组、AACD-CPR组ROSC率分别为36.9%(24/65)、41.5%(2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90,P=0.590);②随着复苏的进行,STD-CPR组和AACD-CPR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气分析结果均明显改善,且不同时刻的HR、MAP、PaO2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AACD-CPR组PaCO2值较STD-CPR组改善明显(P<0.05);③AACD-CPR组不同时间PetCO2值较STD-CPR组改善明显(均P<0.05),且AACD-CPR组中复苏成功患者和失败患者不同时间PetCO2值均较STD-CPR组改善明显(P<0.05);复苏成功患者PetCO2值逐渐上升至约20mmHg以上,失败患者PetCO2值升高不明显或持续在20mmHg之下。④STD-CPR组和AACD-CPR组内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患者血清S100B、NSE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预后良好患者ROSC72h血清S100B、N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预后不良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不良ROSC3h、6h、24h、72h血清S100B、NSE水平较预后良好患者明显升高(均P<0.05);⑤AACD-CPR组ROSC3h血清S100B水平与STD-CPR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NSE水平与STD-CPR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ROSC6h、24h、72h血清S100B、NSE水平与STD-CP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⑥ROC曲线分析:CPR20min PetCO2值对复苏结局预测的AUC为0.969(P=0.000),最佳临界值为24.25mmHg时,敏感度为90.7%,特异度为96.6%;ROSC3h S100B和ROSC6h NSE水平对复苏成功患者脑功能预后预测的AUC分别为0.925、0.896(P=0.001;P=0.006);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017ug/L、35.725ug/L;敏感度分别为83.4%、85.2%;特异度为98.5%、85.5%。
  结论:(1)AACD-CPR在冠状动脉灌注和肺通气方面较STD-CPR有优势;(2)PetCO2变化可作为临床评价和预测腹CPR复苏结局的客观判断指标;(3)AACD-CPR较STD-CPR在脑功能复苏方面有优势,且血清S100B、NSE水平变化可作为CPR术后脑功能复苏的评估及预后预测的客观评判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