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Rigidfix横穿钉系统在前交叉韧带重建胫骨端固定的安全性研究
【6h】

Rigidfix横穿钉系统在前交叉韧带重建胫骨端固定的安全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实验的可行性分析及方法设计

1.1 Rigidfix横穿钉内固定系统运用于ACL重建中胫骨端固定的可行性探讨

1.2 实验的内容、目的与步骤

1.3 统计学方法

1.4 流程图

第二章 立项依据

2.1 立项依据一 ACL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2.2 立项依据二 ACL手术指征及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

第三章 Rigidfix系统运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胫骨端固定的安全性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Rigidfix系统经不同胫骨隧道运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胫骨端固定的安全性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综述

参考文献

缩写词简表

致谢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加国内国际会议

声明

展开▼

摘要

Rigidfix横穿钉系统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提供了坚强的内固定。且这种靠近ACL生理止点的固定方式,符合生理重建的要求。这种固定运用于ACL重建胫骨端,生物力学强度测试满意,同时可降低对移植物长度的要求,降低ACL术后的返修率。但目前缺乏探讨安全性的解剖学方面的研究。
  目的:
  从解剖学方面,探讨将Rigidfix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胫骨端发生医源性损伤的概率,选择合适的Rigidfix导向器操作角度,规范此项技术操作,使这项技术在基层医院得以推广。
  方法:
  (1).选取11例成人防腐标本,分成三组:A组将Rigidfix导向器经胫骨隧道置入,导向器的顶点位于胫骨关节面水平;B组导向器顶点位于关节面下0.5cm;C组导向器顶点位于关节面下1cm。每组通过导向器钻取横穿钉置入道时,分别旋转0°、30°、45°、60°四个角度。记录每组各个角度钻取横穿钉置入道时,医源性损伤的发生率。
  (2).结合目前胫骨隧道新技术,对比经不同胫骨隧道钻取胫骨端横穿钉置入道医源性损伤的发生率。
  5具新鲜成人标本,分别以与胫骨纵轴夹角25°(A组)、45°(B组)为标准钻取胫骨隧道,将导向器放置于胫骨平台软骨下0.5cm处,每组导向器位置分别旋转0°、30°、60°,钻取横穿钉隧道,分别统计A、B两组3个角度发生胫骨平台软骨、内侧副韧带韧带、髌韧带等医源性损伤的发生率。
  统计学处理以上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行x2检验。
  结果:
  (1).实验一:B组、C组的胫骨平台软骨损伤的发生几率明显小于A组(x2A-B=27.077,x2A-C=45.517,P=0.000)。而在横穿钉穿出胫骨内侧骨皮质的发生几率上,三组无统计学差异(x2=5.733,P=0.057)。对于横韧带损伤的发生率,A组最高(x2=28.840,P=0.000),达29.5%。在A组中,当导向器旋转到60°时,其横韧带损伤发生率最高(x2=13.226,P=0.004),达72.7%。
  (2).实验二:Rifidfix横穿钉内固定系统应用于ACL胫骨端重建,将导向器放置于胫骨平台软骨下5mm处,有发生内侧副韧带、胫骨平台软骨、髌韧带损伤的可能,A组与B组相比,能明显降低内侧副韧带损伤(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8)及胫骨平台软骨损伤(x2=5.662,P=0.017)的发生率;比较A、B两组侵犯髌腱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x2=0.120,P=0.729)。
  结论:
  (1).实验一:Rigidfix横穿钉内固定系统在胫骨端的应用,导向器放置于关节面下0.5cm是比较理想的位置。
  (2).实验二:将Rigidfix横穿钉内固定系统运用于胫骨端时将骨隧道夹角在冠状面上与胫骨纵轴夹角25°,这样可减少内侧副韧带损伤及胫骨平台软骨损伤的发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