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形名组合的静态与动态研究
【6h】

形名组合的静态与动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形名组合研究思路

1.1 语言哲学观

1.2 语言学的整体发展趋势

1.3 语法研究的目的以及形名组合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法

1.4 论文结构编排与相关问题的说明

第二章 形名组合研究综述

2.1 国内对汉语形名组合的研究

2.2 国外对形名组合的研究

2.3 形名组合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

上编 形名组合静态研究

第三章 静态形名组合的语义关系类型

3.1 国内外形名组合语义关系类型研究概述

3.2 关于形名组合的国内传统语法观面临的难题

3.3 “双向语法”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

3.4 “语义语法”理论及其本体论意义

3.5 汉语形名组合间的语义关系类型

第四章 静态形名组合的语义组合模型

4.1 词类研究的总体背景和语义语法的词性观

4.2 简述前人对形容词及其次范畴的研究

4.3 简述前人对名词及其次范畴的研究

4.4 基于形名组合的形容词和名词的宏观语义分类

4.5 静态形名组合的语义组合模型

第五章 基于双向选择的主体类形名组合研究

5.1 基于双向选择的【容貌类】形名组合研究

5.2 基于双向选择的【身体类】形名组合研究

5.3 基于双向选择的【态度类】形名组合研究

5.4 基于双向选择的【性格类】形名组合研究

5.5 基于双向选择的【智力类】形名组合研究

5.6 基于双向选择的【情感类】形名组合研究

第六章 基于双向选择的事体类形名组合研究

6.1 事体类形容词的提取方法与整理方案

6.2 基于双向选择的【模态类】形名组合研究

6.3 基于双向选择的【难度类】形名组合研究

6.4 基于双向选择的【急度类】形名组合研究

6.5 基于双向选择的【速度类】形名组合研究

6.6 基于双向选择的【时长类】形名组合研究

6.7 基于双向选择的【强度类】形名组合研究

6.8 基于双向选择的【范围类】形名组合研究

6.9 基于双向选择的【深度类】形名组合研究

6.10 基于双向选择的【细度类】形名组合研究

第七章 基于双向选择的物体类形名组合研究

7.1 基于双向选择的【颜色类】形名组合研究

7.2 基于双向选择的【味道类】形名组合研究

第八章 基于双向选择的评价类形名组合研究

8.1 基于双向选择的【价值类】形名组合研究

8.2 基于双向选择的【怪异类】形名组合研究

下编 形名组合动态研究

第九章 N1+A+的+N2格式研究

9.1 引言

9.2 A的语义指向

9.3 鉴定A语义指向规律的形式标准以及来自语料事实的证明

9.4 制约A语义前指的语义关系机制和语义特征

9.5 制约A语义后指的语义关系机制和语义特征

9.6 制约A语义歧指的语义关系机制和语义特征

9.7 对“N1+A+D+N2”双显双限语义结构的认知解释

第十章 “N1有N2很A”歧义格式的分化规则

10.1 语义一致性原则

10.2 毗邻原则

10.3 推理原则

10.4 A句式与B句式的比较分析

10.5 歧义的C句分析

10.6 歧义新品种——同源歧义

10.7 假性歧义

10.8 制约认知规律的三个要素

第十一章 状位名形组合中名词的语义特征及其受限机制

11.1 提出问题

11.2 N2+A结构做状语时的韵律结构和语义条件

11.3 N2+A独立做状语时N2的语义特征

11.4 N2能否与A组合做状语的三条判定机制

11.5 N2是否与A组合做状语的验证方法

11.6 小结

第十二章 状位形名组合的语义分类及其句法语义研究

12.1 状位形名组合中形容词和名词的韵律特征

12.2 形成状位AN组合的A和N

12.3 基于A与N双向选择的AN组合语义分类

12.4 状位AN组合中A组合能力的规律性

12.5 状位AN组合的句法特征

12.6 状位AN组合的其他句法功能

12.7 状位AN组合的句法性质

第十三章 结语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13.3 本文的不足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作为连接词汇学与句法学的纽带,词语组合研究越来越受到理论语言学界和计算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形名组合是词语组合的核心形式之一。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探讨现代汉语性质形容词与名词的静态组合规律及其动态句法功能。
  本文在详细梳理国内外理论语言学界和计算语言学界有关形名组合研究状况的基础上,试图打破传统语法对形名组合的定中结构分析模式和修饰关系解释思路,从静态角度,以语义语法理论为本体论,以双向选择为方法论,提取了形容词与名词组合的十种语义关系类型,不同的语义关系类型反映了形容词与名词各自的不同语义类别,根据这十种语义关系类型,结合形容词和名词的概念意义,把形容词分为主体、事体、物体、时空、评价五种次范畴小类,把名词分为主体、事体、物体、时空、逻辑五类次范畴小类,并建立形容词次范畴和名词次范畴之间的语义组合模型。我们还翔实细致地考察分析了六种主体类(容貌、身体、态度、性格、智力、情感)、九种事体类(模态、难度、急度、速度、时长、强度、范围、深度、细度)、两种物体类(颜色、味道)和两种评价类(价值、怪异)形名组合的静态语义组合规律,从而印证了语义语法理论和双向选择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验证了对形容词和名词所进行的语义次范畴分类的合理性。在静态的语义组合规律分析的基础上,还进一步考察了形名组合进入某些句法结构后的动态表现,例如:N1+A+的+N2、N1+有+N2+A、N1+N2+A+地+VP以及N1+A单+N2双+地+VP,不仅从语义组合模型角度对处于一定句法结构中的形名组合与其他句法成分的复杂语义关系给出了全新的语义解释和形式验证,而且也揭示了句法结构对形名组合的约束机制以及形名组合对句法结构的选择机制,通过句法结构与形名组合间的限选机制验证了形式结构与语义组合间也同样存在着双向选择性。
  本文运用语义语法理论和双向选择方法对形名组合所进行的静态动态研究,在理论上证明了语义语法理论的正确性以及双向选择方法的有效性,为构建语义语法理论的语义特征论、语义关系论、语义组合论和语义选择论奠定了一块基石,对其他类型的词语组合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在应用上,所提取的语义关系类型、语义组合模型、语义次范畴分类以及结构与组合间的约束选择机制等语义信息和语法信息对计算语言学、语言教学和词典编撰都具有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