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方政府公信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广州市的调查
【6h】

地方政府公信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广州市的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目的

第四节 概念辨析

第六节 文献回顾与述评

第七节 研究方法

第八节 研究内容

第九节 研究重点

第十节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十一节 论文的结构安排及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假设

一、制度的民主程度

二、制度与政策的公正程度

三、治理绩效

四、角色期待

五、回应性

六、政群关系密切程度

七、个体特征

第三章 地方政府公信力及其解释变量的操作化测量

第一节 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逻辑框架

第二节 解释变量的测量

第三节 控制变量

第三节 统计分析方法

第四章 问卷与调研过程

第一节 问卷的编制

第二节 调研过程与问卷调适

第五章 地方政府公信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研究样本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三节 量表的信度

第四节 广州市政府公信力的状况分析

第五节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其解释

第一节 制度的民主程度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理论解释

第二节 制度与政策的公正程度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理论解释

第三节 治理绩效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理论解释

第四节 政民关系密切程度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理论解释

第五节 角色期待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理论解释

第六节 个体特征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理论解释

第七节 综合结论

第七章 研究启示、贡献以及补遗

第一节 研究启示

第二节 可能的贡献

第三节 补遗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展开▼

摘要

地方政府公信力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地方治理效果、地方政府与社会间互动关系的窗口。当今地方政府公信力流失严重,反映的是治理状况不佳,那么如何提高治理绩效,什么才是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理性路径呢?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该确定何者决定了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即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对此,学界曾经给出三种主要的理论解释,这三种主要理论构成了当前学界关于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的基本图式。第一种可以称为民主导向的政府公信力理论。民主导向的政府公信力聚焦于政治系统的输入端,认为一个政府只有以民主的政治制度为基础,特别是选举民主制度为基础才有可能获得公民的信任与支持。第二种观点是“制度公正论”公信力理论,该观点由瑞典政治学家罗斯坦担纲领袖,他认为相比政治制度民主与否,政府的制度和政策是否公正对于政府公信力才更重要。第三种观点在分析中国的政治合法性或者政府公信力时经常被学者提及,马得勇将这种观点概括为“政绩型”公信力理论,该理论认为,中国的政府能否赢得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威,与政府的治理水平或绩效密切相关,政府通过发展经济、改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来赢得公民的支持。
  学界虽然梳理出了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三种关键性理论,但这只是规范层面的逻辑演绎,还缺乏实证的数据验证。这三种理论是否切实地影响着政府公信力,它们是否适用于中国的地方政府,它们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解释力度到底有多大,制度的民主程度、制度与政策的公正程度、治理绩效这三大因素中何者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最大,这三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适用的理论,这些问题亟需实证性的回答。我们正是基于这些问题,在广州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收集的大规模数据的分析发现,制度的民主程度、制度与政策的公正程度和治理绩效对地方政府公信力都具有显著的影响。由此,初步验证了前述三种理论有适用的可能。此外,角色期待、政民关系密切程度对地方政府公信力也有显著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