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二十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毕业生体制状况分析
【6h】

二十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毕业生体制状况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依据

(三)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四)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一、 二十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毕业生体质变化状况

(一) 中小学毕业生身体素质发展状况

(二) 中小学毕业生身体机能发展状况

(三) 中小学毕业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

(四) 中小学毕业生健康指标发展状况

二、造成毕业生体质下降的社会原因

(一) 毕业生体质发展的观念桎梏

(二) 就业、升学--毕业生体质发展驮不动的“两座大山”

(三) “小公主”、“小皇帝”-毕业生体质发展中的“钉子户”

三、造成毕业生体质下降的教育原因

(一)“分数至上”的教育评价机制

(二) 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三) 教育公平有待提高

(四) 学习科目增多、学习内容日趋复杂

(五) 从“黑色七月”说起--学生升学压力愈日俱深

(六) 从“背”到“拉”--学生负担不断加重

四、造成毕业生体质下降的生活方式方面的原因

(一) 膳食和营养结构的改善--动物性食物和油类摄入量显著增多

(二) 机械化程度提高,学生体力活动减少

五、造成毕业生体质下降的学校体育方面原因

(一) 学校体育目标日趋复杂化

(二) 体育教学评价标准降低

(三) 体育课严重缩水

(四) 课余体育活动时间不能保证

(五) “体育中考”变质

(六) 体育场地、器材、师资严重匮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均发生了巨大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转变。二十多年来,喜忧同在,GDP持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在快速增长,但教育投资总量依然不足、优质教育明显匮乏、学生负担不断加重,学生体质部分指标呈十年甚至二十年持续下降,高血压、颈椎病等成年疾病已经开始袭击中小学生,学生体质状况令人担忧!
   本研究以1979年、1985年、1991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六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的数据为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及图表分析,对我国中小学毕业生二十多年来体质发展变化状况进行分析。讨论影响中小学毕业生体质发展变化的社会、教育、体育,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原因,为改善目前我国中小学毕业生不良体质状况提出有益指导。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从1985年到1995年期间,三个年龄组毕业生多数素质指标均有明显提高,以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提高最为明显;而从1995年到2005年间,三个年龄组毕业生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部分毕业生耐力素质、肺活量机能20年持续下降。2000年以来毕业生身体机能指标降幅十分明显。从1979年开始,毕业生身高、体重基本呈持续增长,但是,2000年以后18岁学生的胸围指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1991年到2005年,毕业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和肥胖不良检出率节节攀升。
   2.从1985年到2005年期间,同年龄组男性毕业生在身体素质、身体机能方面普遍好于女性毕业生。女性毕业生身体素质、身体机能降幅普遍大于男性毕业生。近10年以来,同年龄组男性毕业生身体形态发育普遍好于同年龄组的女性毕业生。女性毕业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往往高于男毕业生,而男性毕业生肥胖不良检出率远远高于女毕业生。
   3.同年龄组比较,城市毕业生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肺活量机能、身体形态指标等方面状况普遍好于乡村毕业生。乡村毕业生的耐力素质方面总体好于城市毕业生。城市毕业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肥胖不良检出率高于乡村毕业生。城市毕业生在身体素质、身体机能方面降幅普遍大于乡村毕业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5、18岁城乡女性毕业生肺活量机能二十年下降,15、18岁学生的胸围指标二十年停滞增长甚至持续下降。
   4.毕业生驮着“就业、升学”两座大山,在“重文轻武”等种种观念桎梏中艰难前行。社会上,怕苦、怕累的“小皇帝、小公主”群体日益增大,使得毕业生体质状况改善困难重重。
   5.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教育中的种种不公平,推动着单一评价机制的应试教育向前发展,而这种单一评价机制又在加深着教育的不公平。在这种不良循环中,毕业生升学压力增大、课业负担加重成为不可逃避的现实,进而使得现行的学校教育成为毕业生体质下降的助推器。
   6.家庭生活方式的转变是毕业生体质部分指标下降的催化剂。例如,动物性食物、奶类、油类的摄入量大幅度提高;闲暇久坐时间增加、家务劳动时间和交通用时明显减少。生活方式的种种改变使得毕业生身高、体重增长的同时,肥胖不良检出率节节攀升,毕业生体质部分指标下降趋势不可抑制。
   7.由于学校体育目标日趋复杂化、体育教学评价标准逐渐降低、体育中考变质、体育课严重缩水、课余体育锻炼时间不能保证、体育师资场地器材严重匮乏等原因,使得学校体育几乎失控。学校体育“推卸”了它促进毕业生体质发展的核心任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