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信贷可得性、农业机械化投资与农户创业——基于477个农户的实证研究
【6h】

信贷可得性、农业机械化投资与农户创业——基于477个农户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 .1 研究背景

1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 .4 文章架构

1 .5 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 .1 农户创业的相关研究

2 .2 信贷可得性的相关研究

2 .3 农业要素禀赋的相关研究

2 .4 农业机械化的相关研究

2 .5 文献述评

3 研究框架与理论假说

3 .1 研究框架:信贷可得性-农业机械化投资-农户创业

3 .2 理论假说

4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4 .1 问卷设计与指标确立

4 .2 数据收集

4 .3 描述性统计分析

5 实证研究

5 .1 信度效度检验

5 .2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分析

6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6 .1 研究结论

6 .2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相关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创新创业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施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尤其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户创业转型,不仅具有其主观需求,也符合社会和时代的客观需要。一方面,农户创业促进农户家庭及其成员转型发展,吸收了农业剩余劳动力,提高总体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农户创业是城乡协调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国家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要求。总的来说,农户创业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发展差异,激发生产活力和刺激国内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而影响农户创业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农户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从以往文献研究中可发现,资金和劳动力是农户创业的两大基本要素,它们不仅与农户自身特征息息相关,也与农户所在的金融市场密不可分,其内在逻辑表现为,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是农户创业资金的重要来源,同时,随着资金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替代性愈发增强,资金的主导作用愈发明显,也就是说信贷可得性不仅决定农户创业的资金储备,还可能间接影响农户创业的其他要素的配置。
  从理论上讲,资金投入和劳动力分配关乎农户创业的结构、水平和效益,但归根结底,资金成为农户创业的关键要素,一是资金投入直接影响农户创业的类型和规模,二是利用资金进行农业机械化投资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劳动力配置,为“非农创业”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本文构建“信贷可得性—农业机械化投资—农户创业”研究框架,提出三个研究假说:第一,信贷可得性提高,农户将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资,农户的“农内创业”水平将得以提高;第二,农户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将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劳动力析出和转移,为农户的“非农创业”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第三,信贷可得性对“非农创业”存在影响。基于此,本文利用全国477个样本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信贷可得性与农户创业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农户信贷可得性提高,将加大农业机械化投资,促进农户的“农内创业”水平;(2)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将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劳动力析出和转移,为农户的“非农创业”提供人力资源,从而促进农户的“非农创业”水平;(3)农户获得信贷后,倾向投资于“农内创业”,信贷可得性提高并不会直接促进“非农创业”;(4)农户信贷可得性提高,总体上将促进农户创业。可见,实证结果验证了理论假说。因此,本文建议:第一,做好整体规划和宣传引导,推动农户创业的结构、水平和质量优化,增加农户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第二,完善农村信贷供给的市场联结机制,提高农村信贷供需匹配度与农户信贷可得性,为农户创业提供必要条件;第三,政府做好服务、支持和保障角色,规范农村信贷市场、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和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农户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教育,改善农户的创业条件和创收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