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实时光学膜厚监控仪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6h】

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实时光学膜厚监控仪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华南理工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光学薄膜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嵌入式Linux系统平台的操作与开发

第四章数据采集系统

第五章Linux系统下的I/O驱动

第六章采样数据的预处理

第七章监控系统调试与实验结果分析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90年代以后,显示技术和光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逐渐的产业化,对光学薄膜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人们对光学薄膜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也对薄膜制造的监控精度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目前,国外知名镀膜机厂商销售的都是全自动镀膜机,这类镀膜机具有较高的监控精度,而且完全实现了监控的自动化。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国产镀膜机均还需要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很低,监控精度也较差。 实验室现有ZZSX-500型真空镀膜机一台(2001年从北京仪器厂购进),其中包括CA-6E监控单元。CA-6E监控单元采用的是8位的A/转换卡,基于光电极值法,使用数码管实时显示膜厚的监控信号大小。由于膜厚监控信号在极值点附近变化比较缓慢,所以通过人工来观察极值点的到来,精度很难保证,且往往会造成误判。为此,我们提出并自行设计了“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实时膜厚监控系统”,初步实现了膜厚监控的自动化、仪器化、网络化,并且提高了监控的精度和稳定性。 实验采用了HHARM2410嵌入式Linux系统作为本次开发的数据采集、控制、处理和显示平台。HHARM2410为一台采用S3C2410处理器、提供RS232接口、10M/100M自适应以太网接口、TFT LCD显示屏,安装有Linux操作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平台,其功能相当于一台装有RedhatLinux,带有串口的PC机。 在实际的监控信号采集过程中,由于试验系统、现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采集到的监控信号中含有大量的“无用信号”。课题利用了CA-6E监控单元的电路处理能力,从监控单元引出记录输出信号。为了提高光电极值法的监控精度,首先对监控信号进行了模拟低通滤波和放大,去除了工频干扰和其它的高频干扰,得到适合A/D转换器的监控信号;然后利用S3C2410的信号处理能力,对A/D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平滑滤波、剔除奇异项等处理,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监控信号曲线,提高了极值点的判断精度(显示和网络化模块由其他两位同学完成)。 I/O驱动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应用起着关键的作用。嵌入式系统中I/驱动的目标是为硬件输入输出设备提供一个抽象层,以便应用软件在更高层按照统一的风格来访问设备。S3C2410处理器自带有10位、8通道的A/D转换器,为了利用S3C2410的A/D转换器来实现数据采集(10位的A/D转换同时也提高了转换精度),必须为其编写A/D驱动程序,以便应用程序能够识别、使用A/D转换器。嵌入式Linux I/O驱动程序的编写涉及到大量与操作系统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并且要对相应的I/O硬件结构功能要有比较详细的了解。 本课题建立了一套光学薄膜厚度实时监控系统,它可以与国产镀膜机配套使用,初步实现国产镀膜机薄膜制备过程的自动化。实践表明,该套膜厚监控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