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铁路客运站应对“城际铁路公交化”的设计研究
【6h】

铁路客运站应对“城际铁路公交化”的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1.2选题意义

1.3研究对象

1.4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1.5研究方法

本章注释

第二章国内铁路客运站房的现状

2.1换乘体系

2.1.1国内铁路客运站房换乘体系发展概况

2.1.2不同换乘方式的分类

2.1.3公交车换乘体系

2.1.4出租车换乘体系

2.1.5社会车辆换乘体系

2.1.6轨道交通换乘体系

2.1.7综合换乘模式

2.2售票系统

2.2.1售票厅与站房合建

2.2.2售票厅与站房分设

2.2.3售票厅分散设置

2.3候车空间

2.3.1封闭独立的候车空间

2.3.2融合开放的候车空间

2.3.3高架式候车空间

2.4流线与引导系统设计

2.4.1进出站流线

2.4.2引导系统

2.5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第三章欧洲、日、韩铁路站房设计经验的借鉴

3.1欧洲、日韩铁路站房发展概述

3.1.1第一阶段(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

3.1.2第二阶段(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初)

3.1.3第三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3.1.4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3.2 立体化的站房设计

3.2.1城市空间的三维化发展

3.2.2地下空间的利用

3.2.3地上空间的利用

3.2.4小结

3.3轨道交通换乘的重视

3.3.1轨道交通的兴旺

3.3.2巴黎北站的烦恼

3.3.3柏林中央车站的解决之道

3.4多元化的售票系统

3.5候车空间

3.5.1以候车室为核心的独立候车空间

3.5.2以活动大厅为核心的通过式候车空间

3.5.3以综合体为核心的通过式候车空间

3.5.4站台候车空间

3.6流线和引导系统设计

3.6.1流线设计

3.6.2外部空间的识别性

3.6.3全方位的引导系统

3.7本章小结

3.7.1欧洲铁路客运站房的总体设计特点

3.7.2日本铁路客运站房的总体设计特点

3.7.3韩国铁路客运站房的总体设计特点

本章注释

第四章其它交通建筑的借鉴

4.1地铁、轻轨系统的借鉴

4.1.1分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售票系统

4.1.2“通过式”的站台候车空间

4.1.3清晰的流线设计与高效的引导系统

4.2航站楼的借鉴

4.2.1综合换乘交通体

4.2.2开放性的候机空间

4.2.3明晰的流线和引导系统

4.2.4人性化的设计

4.2.5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及生态环境的注重

4.3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第五章“城际铁路公交化”实施后的站房设计策略

5.1我国国情对铁路客运站的影响

5.2“城际铁路公交化”概念的特点

5.3“城际铁路公交化”实施后的换乘体系设计策略

5.3.1“换乘时间”重要性的提升

5.3.2“城际铁路公交化”引起的换乘体系的变化

5.3.3快速换乘体系的建立

5.4“城际铁路公交化”实施后的售票系统设计策略

5.4.1“城际铁路公交化”引起的售票系统的变化

5.4.2综合售票系统的建立

5.5“城际铁路公交化”实施后的候车空间设计策略

5.5.1“城际铁路公交化”引起的候车空间的变化

5.5.2“等候式”与“通过式”并存的候车空间设计

5.6“城际铁路公交化”实施后的流线与引导系统设计策略

5.6.1“城际铁路公交化”引起的流线与引导系统的变化

5.6.2快速通过的流线设计策略

5.6.3车站空间识别性的强化

5.6.4引导系统的强化

5.7“瓶颈”空间的处理

5.7.1进站安检区

5.7.2进站验票处

5.7.3出站大厅

5.8“城际铁路公交化”实施后的交通转换中心的选择

5.8.1“城际铁路公交化”引起的站房商业空间理念上的变化

5.8.2交通转换中心的建立

5.8.3商业空间的针对性设置

5.9“城际铁路公交化”的外延

5.9.1高速度

5.9.2高效率

5.9.3高质量

5.9.4高技术

5.9.5人性化

5.10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第六章近期我国新建大型铁路客运站房的“城际铁路公交化”适应性分析

6.1上海南站

6.1.1换乘体系

6.1.2售票系统

6.1.3候车空间

6.1.4流线设计和引导系统

6.1.5总体评价

6.2北京南站

6.2.1换乘体系

6.2.2售票系统

6.2.3候车空间

6.2.4流线和引导系统设计

6.2.5总体评价

6.3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附图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评定意见

展开▼

摘要

踏入21世纪,我国的铁路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高速铁路技术从研究阶段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对于城际铁路线之间实现“公交化”运营也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因此,如何从建筑设计手段来满足“城际铁路公交化”对站房的要求,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重塑铁路站房高速、高效、现代化的形象,是本文探讨的关键。 本文的基本思路是:先对我国铁路客运站房的现状分系统进行分析,指出现阶段的问题,而后通过对欧日韩三地高速铁路的先进经验的借鉴及轨道交通、机场航站楼等同类建筑的比较与借鉴,总结出“城际铁路公交化”带来的铁路客运站房的变化,并给出各个系统的建筑应对策略,最后通过国内新建站房的实例分析来验证其对“城际铁路公交化”的适应性。 本论文从研究国内铁路站房现状入手,首先对大型铁路客运站房换乘体系整体及各个部分的详细分析,探讨国内站房换乘体系的发展方向与不足之处。然后,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售票系统的实例分析,得到售票方式由集中到分散,人工化到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在候车空间的国内案例分析中,总结出候车空间向高架化、集约化发展的历程。其后就进出站流线和引导系统进行分析,揭示现阶段国内大部分站房流线和引导系统的混乱、落后。 第三章对欧洲、日本、韩国的高速铁路站房研究中,通过四个发展阶段特征的分析,指出站房设计由“等候式”转变为“通过式”,由单一的铁路车站转变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客站综合体。轨道交通的高效、环保被各国广泛用于铁路站房的换乘。因而,应着重优化轨道交通的换乘方式。在站房设计的研究中,三维化发展是当前的趋势。在售票系统方面,提出多样化和自动化的优越性。在候车空间的发展上,欧洲是以站房活动大厅为核心,而日本则向商业综合体为核心的方向进发。在流线和引导系统的借鉴中,强调开放性和清晰的引导系统是发展的方向。 第四章先对轨道交通站房进行借鉴,其自动化的票务系统、快速的“通过式”候车、高效率的流线和引导系统以及对城市空间的融合等方面均对铁路站房的改革有着相当的参考意义。而在航站楼方面,则侧重对候机空间、人性化设计及新材料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论述,为铁路客运站房重塑形象提供借鉴。 在文章的第五章,通过对前面各章的结合,指出“城际铁路公交化”的概念及其对各个系统所带来的变化,并总结出应对这些变化的解决策略及这一切带来的铁路客运站外在的变化。最后一章中,结合以建成的上海南站的使用效果分析和在建中的北京南站的多方案设计研究,探讨“城际铁路公交化”实施后站房设计策略的实际应用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