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泉州伊斯兰教建筑研究
【6h】

泉州伊斯兰教建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动机

1.2研究目的

1.3研究的现状

1.3.1国内主要著作

1.3.2高校学位论文

1.3.3国外文献

1.4研究对象的界定

1.4.1研究的对象

1.4.2研究的时间区间范围

1.4.3研究的空间地域范围

1.5研究的内容

1.6研究方法

1.7论文框架图

第二章伊斯兰教及其建筑概论

2.1世界伊斯兰教

2.1.1伊斯兰教的产生与发展

2.1.2伊斯兰教基本信仰与思想理论

2.1.3各地区伊斯兰教建筑的特点

2.1.4清真寺的职能

2.1.5清真寺建筑的形制

2.2中国伊斯兰教

2.2.1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2.2.2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的历史沿革

2.3泉州伊斯兰教

2.3.1伊斯兰教传入泉州

2.3.2泉州伊斯兰教与其它教派

2.3.3泉州回族与伊斯兰教

2.3.4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与伊斯兰教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泉州伊斯兰教建筑实例研究

3.1涂门街圣友寺

3.1.1涂门街圣友寺的历史沿革

3.1.2涂门街圣友寺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3.1.3涂门街圣友寺的总体布局与空间结构

3.1.4涂门街圣友寺的单体建筑

3.2灵山圣墓

3.2.1灵山圣墓的历史沿革

3.2.2灵山圣墓的地理位置及总体布局

3.2.3灵山圣墓的建造年代问题

3.3陈埭丁氏宗祠

3.3.1陈埭丁氏宗祠的历史沿革

3.3.2陈埭丁氏宗祠的总体布局

3.3.3陈埭丁氏宗祠的建筑特色

3.4泉州历史上其它清真寺

3.4.1城南清净寺

3.4.2津头埔也门教寺

3.4.3南门穆罕默德寺

3.4.4东头乡纳希德寺

3.4.5元无名大寺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与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建筑的比较

4.1建筑自然环境的比较

4.2建筑人文环境的比较

4.3伊斯兰教历史上著名的城市和清真寺

4.3.1圣都麦加与禁寺克尔白

4.3.2麦地那先知寺

4.3.3耶路撒冷圣岩寺

4.4清真寺建筑的比较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泉州圣友寺的复原推测

5.1奉天坛基址的发掘发现

5.2圣友寺建设背景分析

5.3圣友寺建筑式样源流分析

5.4初步复原方案

5.4.1一座未有建造完工的清真寺

5.4.2一座传统中国式双坡顶的清真寺

5.5本章小结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 谢

展开▼

摘要

宋元时期,泉州是著名的东方大港和海上“香料之路“(俗称“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丝”)的起点之一。中阿的经济文化交流在这里留下印迹,使这里成为了一座民族、文化的大熔炉,各种文化的融合与交汇,尤其是伊斯兰文化对泉州伊斯兰教建筑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尚能从遗址中找到它们的历史痕迹。 泉州伊斯兰教建筑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的典型代表和宝贵遗产,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宗教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伊斯兰教建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作为其宗教和文化中心的清真寺和陵墓建筑上。本文将对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见证之一的伊斯兰教建筑遗址的概况及特征进行简述和探析。 本课题所研究的对象--泉州伊斯兰教建筑是:涂门街圣友寺(曾称清净寺)、灵山圣墓、陈埭丁氏宗祠等。这些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座建筑虽经历年修葺改建,但主要建筑均基本保存完整,其建筑形制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对它们进行研究,可以丰富我国伊斯兰教建筑宝库,并且可以为研究泉州伊斯兰教文化提供建筑方面比较详尽的资料。 本文首先对伊斯兰教建筑文化的历史、发展进行描述,进而分析了泉州的伊斯兰教建筑产生的地理环境及历史人文背景特征。其次,对泉州伊斯兰教建筑的典型代表--涂门街圣友寺、灵山圣墓、陈埭丁氏宗祠等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历史沿革、选址与环境、平面布局、空间格局、装饰艺术等方面作详细的阐述。 最后,通过前两部分的分析、研究,获得泉州地区伊斯兰教建筑的基本特征,再与阿拉伯、波斯等的伊斯兰教建筑做比较,进而发掘出其建筑形态与其制约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基本特征的了解,与阿拉伯、波斯等国外相关伊斯兰教建筑的比较以及考古发掘的发现,发表对圣友寺建设背景及建筑式样源流的看法,最后提出了对圣友寺的初步复原推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