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审美兼容性
【6h】

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审美兼容性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1.1 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创作与研究概况

1.1.1 创作概况

1.1.2 研究概况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制作路线——遵循娱乐路径的文化定位

1.1 市民趣味的受众定位

1.2 准类型化的制作模式

1.3 发挥明星的综合效应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叙事特征的兼容性

2.1 平民视角与叙事旨归的主流话语倾向

2.1.1 平民视角

2.1.2 叙事旨归的主流话语倾向

2.2 “零散化”的结构与道德化的阐释

2.2.1 “零散化”的结构

2.2.2 道德化的阐释

2.3 “游戏化”表述与欲望的节制性传达

2.3.1 “游戏化”表述

2.3.2 欲望的节制性传达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审美形态的兼容性

3.1 从喜剧到悲剧的创作审美形态

3.1.1 早期喜剧类型的摸索实践

3.1.2 中期带有悲剧情调的影片

3.1.3 《非诚勿扰》——温情喜剧的回归

3.2 悲喜交融的文本审美形态

3.2.1 带有喜剧色彩的悲剧——《手机》、《天下无贼》、《集结号》

3.2.2 带有悲剧情调的喜剧——《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非诚勿扰》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精神内涵的兼容性

4.1 精神焦虑与现代人的存在困境

4.2 心理情感的两难与美好人性的呼唤

4.3 俗事纷扰与理想信念的艰难持守

4.4 本章小结

结语 市民文化语境与冯小刚贺岁电影价值的冷思考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冯小刚及其贺岁电影是中国当代电影市场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作为一名市民导演,他非常善于用他的影像来娱乐市民,发挥电影的娱乐性,实现电影的商业诉求。本文在确立其市民文化本色娱乐路径定位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其叙事特征的兼容性、审美形态的兼容性、精神内涵的兼容性。
   在叙事层面上,冯小刚的贺岁电影习惯运用平民的视角,善于迎合市民的趣味;与此同时,他又巧妙地将大众的情感宣泄往积极正面的方向导引,符合了主流意识的要求。多方因素的参与导致电影叙事组织的“零散化”状态,但道德化的阐释又将这些散点统摄起来了,凸显了电影作为文化消费产品的特点。“游戏化”的表述创造了富于个性的叙事模式,与此同时,欲望的节制性传达又应和了主流意识的规约与大众审美接受的传统。在审美形态层面上,从喜剧到悲剧各种类型的电影制作历程,凸显了其灵活融通的电影创作形态;一部影片兼有喜剧悲剧的情调,使其电影呈现出兼容的文本形态。在精神内涵的层面上,冯小刚的贺岁电影表现了都市大众在文化转型时代下思想难于定位、人事穷于应对的精神困境,传达了其娱乐大众背后的人文关怀。
   市民文化是生发冯小刚贺岁电影审美文化特征的土壤。在市民文化语境下,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创作较好地处理了电影的商业诉求、艺术个性、主流意识之间的关系,既发挥了电影的娱乐性,又体现了电影的人文性,从而能在中国电影市场取得骄人的成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