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衔接规划研究
【6h】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衔接规划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轨道交通站点衔接规划理论

2.1 轨道交通站点的构成

2.2 轨道交通站点衔接规划基本概念

2.3 轨道交通站点衔接规划的原则

2.4 轨道交通站点衔接规划发展策略

2.5 轨道交通站点衔接规划发展指标

2.6 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衔接理论基础

第三章 基于SOFM的站点衔接功能分级

3.1 轨道交通站点分级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3.2 现行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功能分级

3.2.1 国家规范及相关文献中的方法

3.2.2 国内主要城市采用的方法

3.2.3 日本城市采用的方法

3.2.4 其它交通方式枢纽等级划分标准

3.2.5 小结

3.3 站点功能分级指标体系的选取

3.4 SOFM神经网络分级方法的建立

3.4.1 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概述

3.4.2 SOFM神经网络基本思想和结构

3.4.3 SOFM神经网络的算法和步骤

3.4.4 广州轨道交通站点分类算例

3.5 轨道交通站点功能分级体系的建立

第四章 轨道交通枢纽衔接规划设计

4.1 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4.1.1 与常规公交的衔接

4.1.2 与小汽车交通的衔接

4.1.3 与自行车交通的衔接

4.1.4 与步行交通的衔接

4.2 主要衔接设施布局的基本方法

4.2.1 交通广场

4.2.2 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4.2.3 自行车停车场

4.2.4 P+R停车场

4.3 交通广场规划的思路

4.3.1 交通广场规划原则

4.3.2 交通广场功能

4.3.3 交通广场的布局

4.3.4 设施规模的确定

第五章 典型轨道交通站点衔接规划实例

5.1 典型站点客流预测

5.1.1 站点客流集散量预测

5.1.2 站点客流集散方式

5.2 坑口站

5.2.1 站点周边现状及规划

5.2.2 交通功能布局设计思路

5.2.3 交通设施衔接需求分析及规模计算

5.3 番禺广场

5.3.1 站点周边现状及规划

5.3.2 交通功能布局设计思路

5.3.3 交通设施衔接需求分析及规模计算

第六章 轨道交通站点衔接规划评价

6.1 引言

6.2 轨道交通站点衔接规划评价

6.2.1 换乘系统衔接规划的目的

6.2.2 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6.2.3 衔接规划实施效果评价指标

6.3 典型站点衔接规划评价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之处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客运交通骨干,其单独存在发展是不经济和低效的,它应该与常规公交、铁路客运、公路客运、航空客运、小汽车、自行车和步行等多种交通方式密切配合。另外,一体化交通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轨道交通衔接规划是城市客运交通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即基于轨道交通的发展,对其沿线的交通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和整合,达到客运交通资源最优化。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纷纷开展轨道交通建设,轨道交通网络逐渐形成,其换乘方便与否对轨道交通系统效率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为此,为促进客运交通一体化的建设,设计轨道交通衔接规划,充分发挥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城市立体快捷的公共交通客运体系的系统效能,需要对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进行探讨。
   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轨道交通站点功能分级体系的建立,以及各级别站点(尤其是枢纽站点)配置衔接设施的方法。并对具体的站点衔接布局方案进行评价,分析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主要包括:根据各类型的站点性质、站点区位等构成特征,依据站点换乘客流量,建立了反映客运交通枢纽一体化特性的指标体系,并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OFM)神经网络方法对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进行功能分级体系,进行定量定性的研究,并以广州规划的典型地铁车站为例,进行站点枢纽的级别划分。对于不同等级的站点枢纽,明确不同交通方式(主要是常规公交、私人小汽车、自行车及步行交通方式)与轨道交通车站的衔接种类、不同方式的衔接布局规划,具体包括具体包括衔接设施的等级规模、布设位置及其内部布局。例如交通广场的规划设计、“P+R”停车换乘的实现、公交车站的设计以及自行车停车场的配置等问题,以保证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协调运营,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换乘条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