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宋金元时期情志病证证治规律的初步研究
【6h】

宋金元时期情志病证证治规律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与文献概述

第二部分研究报告

第三部分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致献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是从宋、金、元时期的文献整理及统计分析等方面对中医情志病证的证治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和归纳,以期为临床分析情志病证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并为寻找治疗情志病证的方药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协助科研人员进行新药开发前的方药筛选等。 在中医学的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对情志病证的理论认识和医疗实践,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自秦汉以来,就有阐发情志病证理论和总结临床诊治经验的医家,《黄帝内经》提出了包含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在内的“九气说”,并以五志为代表,运用五行学说把人的情志活动分属于五脏,确立了中医学的“五志说”。东汉末年,张仲景为诊治多种心理病证和情志病证确立的理、法、方、药。隋朝的巢元方编撰的《诸病源侯论》,唐朝的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以及王焘编纂的《外台秘要》等都分门别类记载了许多情志疾病,如狂燥、癫痫、抑郁、痴呆等。宋金元时期,陈无择七情学说的提出,金元医家的学术争鸣,推动了中医对情志病证的进一步认识。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中有许多关于情志病证的精辟论述。陈师文等人编著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也收载了不少治疗情志疾病的方剂,其中以逍遥散一方尤为著名,成为中医治疗情志疾病应用最广的一个方剂。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兴起,病理学、方剂学以及临证各科医学的新成就,使中医对情志疾病的认识有了新的进展。七情病因病机,到了明清时代,受到临床各科医家的普遍重视。目前,对情志病证的研究不断深入,但都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运用时未形成规范化。 根据中医学的传统理论和现代研究,情志病证指的是在病证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过程中精神情志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以及以神志异常为主要症状表现的一类病证。本研究从两个方面分类情志病证:(1)情志病证包括以神志症状为主的一类病证.主要有郁证、厥证、心悸、不寐、癫狂、痫证、健忘、百合病等.(2)情志病证包括情志内伤所致的以形体症状为主的一类病证,类似现代医学所说的心身疾病.如奔豚气、梅核气、噎嗝、泻泄、阳痿、痛经等。 因为宋金元时期,是中国医学史上承前启后、开辟新径的时期。中医情志疾病学的发展,到了宋金元时期,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所以本论文选宋、金、元这一历史时期来研究。 本论文是通过查阅资料确定要整理的情志病证范围,建立情志病证证治分类数据库,然后从《中医方剂大辞典》的前10册书中找到与这些病证对应的方剂,与情志有关的选上,再分别以所选的方剂名和病证名为索引词在《中华医典》中检索,把检索到的相关内容如果属于宋金元时期的则输入数据库的“原文”这一项中,然后填充书名、书籍属性、作者、地域、成书年代、病名、方名、药物,并且通过辨证分析填充病机因素、病位、病性、证型等,完成数据库输入后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就所搜集的资料建立数据库统计得出: 1.宋金元时期记录的情志病证有33种,常见的情志病证为痫证、惊悸、不寐、健忘、郁证等。 2.情志病证常见的病机因素有17种,出现频次累计2630次,许多病证的病机因素有兼夹。病机因素出现频次较高的依次是气滞、痰浊、实热、气虚、内风等。 3.情志病证对应的病位主要为在五脏,以心、肝、脾多见。 4.情志病证的病性就寒热性而言以无明显的寒热偏性和热性多见,就虚实性而言,实性多于虚性。 5.所录入治疗情志病证的方剂共有560首,累计出现1067次,无名方有73次,频次排在前的方剂为:远志丸(散)、酸枣仁汤(丸)、茯神汤(丸)、人参散(丸)等,从频次看出现10次以上的方剂功用以补益与安神为多。说明补益方中的一些方应用较为集中,而其它来方的应用较为分散;而宋金元时期情志病频数排列在前的痫证、惊悸、不寐、健忘、郁证、癫狂等病均以神志异常为主要表现,不管是何种病机导致,在实际运用中均需要安神功效。 6.方剂功用分类后频次排在前面的依次是行气类、化痰类、益气类、清热类、熄风类等,这与病机因素的频次排列及所占比例大体一致,体现了中医的辨证与论证较好的对应关系。 7.从情志病病位与方剂功效关系看,病位在心的方剂功用频次排于前的依次是:化痰熄风、补益心气、清热化痰、清心火、镇肝熄风、清心泻肝等。病位在肝的方剂功用频次排于前的依次是:化痰熄风、清热化痰、行气活血、镇肝熄风、行气化痰、清心泻肝等。病位在脾的方剂功用频次排于前的依次是:行气活血、行气化痰、舒肝健脾、益气补血、行气、温阳。 8.所录治疗情志病证的药物共有474种,累计出现9459次,频次排在前的药物为人参、甘草、茯苓、肉桂、茯神等,频次排于前的药物功效主要为补益、安神、行气、化痰、开窍,与情志病的常见病机因素相符。从药物相关性的角度筛选出治疗情志病证P值小于0.01(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且相关系数大于0.5的药物组合两组:即具祛痰开窍,安神功用的石菖蒲和远志,具行气燥湿功用的苍术和香附两对。(以下相关药物组合的筛选标准同) 9.就常见情志病与药物的关系研究而言,治疗痫证药物频次排于前的依次是朱砂、牛黄、人参、麝香、大黄、铅霜等药。主要有化痰、开窍、熄风、安神等功用,符合痫证病的基本病机。就药物配伍而言,筛出相关性符合筛选标准而具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功用的升麻和钩藤,具宁心安神、利湿化痰之功的茯神和远志两组药物。 治疗惊悸的药物频次出现较高的依次是人参、甘草、茯神、远志等补益安神类药物。就药物配伍而言,筛出相关性符合筛选标准的冰片和牛黄、冰片和天竺黄两组药物均具清热、开窍与豁痰辟秽的功用。 治疗失眠的药物频次排在前面的依次是酸枣仁、人参、甘草、茯苓等,治疗失眠的药物相关性没有符合筛选标准的组合。 治疗健忘的药物频次排在前面的依次是远志、人参、茯神、茯苓等补益心肾及安神的药物。就药物配伍而言,远志和茯苓的相关性符合筛选标准。两药相配具有宁心安神、利湿化痰及开窍之功。 治疗郁证的药物频次排在前面的依次是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等具有行气、活血、化湿、清热功用的药物,符合郁证的病机特点。就药物配伍而言,相关性符合筛选标准的有:具行气清热祛湿功用的栀子和香附,具行气活血、清热祛湿功用的栀子和川芎,具祛湿清热功用的栀子和苍术,具行气活血化湿功用的苍术和川芎,具行气祛湿、健脾化痰功用的陈皮和茯苓,具行气燥湿、健脾化痰功用的陈皮和半夏,具行气燥湿、健脾化痰之功的陈皮和砂仁,具祛湿化痰降逆之功的半夏和茯苓八组。 本研究首次将宋金元时期与情志病证相关的文献整理后输入数据库,统计出宋金元时期情志病病种、病机因素、相关证型、病位、常见方、方剂分类功用、常用药以及相关性较大的药物组合等,并加分析总结,可为情志病证的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服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