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王朔、王小波:当代文坛的两种游戏书写
【6h】

王朔、王小波:当代文坛的两种游戏书写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 言

一 王朔、王小波的文学地位及其概貌

二 王朔、王小波小说游戏性概述

三 研究现状综述

四 论文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 王朔、王小波小说游戏性的表现

一 玩世不恭的人物

二 自由诙谐的语言

三 自由开放的结构

第二章 王朔、王小波小说游戏性的成因

一 个人经历

二 文学素养

三 文学立场

第三章 王朔、王小波小说游戏性的意义

一 独一无二的文坛异类

二 新型知识分子的两种选择

三 王朔,还是王小波

结 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采用文本细读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以游戏的视角,通过对王朔和王小波小说游戏性的对比分析,挖掘出二者小说游戏性的不同生成原因及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王朔和王小波小说中游戏性的表现。分析后发现,二者文本中的小说人物、小说语言、小说结构三个方面构成上都存在一定的游戏特征。在小说人物方面,王朔笔下的人物和王小波小说中的人物都具有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游戏特征,但是相比较而言,王朔小说中的人物是非理性的、虚无的和消极的,而王小波小说中的人物则是理性的、智慧的和积极的。在小说语言方面,王朔的小说语言和王小波的小说语言都具有自由和诙谐的特征,但是相比较而言,王朔的小说语言更为自由随意,但却在先吐为快的调侃中消解了一切事物的现实意义;而王小波的小说语言更为节制,而且更具有思辨的特征。在小说结构方面,王朔的小说结构和王小波的小说结构都具有一种颠覆传统小说结构的自由特征,但是相比较而言,王朔的小说结构形式比较单一,艺术技巧也不够成熟,仍旧没有摆脱传统小说的影子。而王小波的小说结构则较大程度地摆脱了传统小说结构模式的牵绊,表现出纯熟的艺术手法。
  在第二章中,本文主要通过对王朔、王小波两人不同的个人经历、文学素养以及文学立场三个方面来分析二者小说游戏性的成因。在个人经历影响方面,王朔由于其从红小兵走向边缘的经历,从而影响了他小说中的具有游戏特征的人物和语言的生成;而王小波则由于其“顽童经历”、“革命经历”、“学理从文的经历”的三种经历,从而影响了他小说中的具有游戏特征的人物和语言的生成。在“文学素养”影响方面,王朔在文学素养上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他小说中具有游戏特征的小说人物、小说语言以及小说结构的生成;而王小波较好的西方文学素养则对他作品中的小说人物、小说语言以及小说结构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文学立场方面,王朔因其商业化的大众文学立场促成了他小说游戏性的生成,而王小波则因其独立的精英文学立场从而促成了他小说游戏性的生成。
  在第三章中,本文主要分析了王朔和王小波小说游戏性所具有的不同意义。主要从文学角度和知识分子角度来分析。从文学角度来看,王朔小说中的游戏性使其小说在具有“俗”文学的特征的同时,也有着“雅”文学的风貌。因此王朔小说中游戏性的意义就在于它冲破了自五四以来文学场中关于“雅”与“俗”的等级划分,跨越了“雅”与“俗”的界限。而王小波则作为一个具有异质性的作家,王小波继承并发展了新小说的观念和写法,凭借其学贯中西的资质和天赋,并通过其独特的游戏式书写,开创了有着他自己独特风格的中国新小说之路;而从知识分子角度来看,王朔以一个犬儒主义者的身份,对原有的传统文化和价值道德体系进行了强烈的批判,虽然这种批判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但是却仍属于一种消极的破而未立的批判。而王小波则以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身份,对传统文化和集权专制进行了批判。相对于王朔来说,王小波的这种自由主义批判更具有建设性。最后,本文从文学和知识分子两个角度对王朔和王小波二人做出了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