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6h】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中医文献研究

1.1.1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1.1.2 中风病的辨证分型

1.2 现代医学研究

1.2.1 脑梗塞的病因和病因学分型

1.2.2 动脉粥样硬化生成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2.3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的关系

1.2.4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查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设计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的内容

2.2.3 统计分析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

3.2.1 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

3.2.2 合并证型情况

3.2.3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分组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3 颈动脉超声结果的分析

3.3.1 左右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比较

3.3.2 颈动脉超声回声的分布情况

3.4 各组血脂水平的比较

3.5 三组患者中医证型评分的比较

3.6 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相关性分析

第四部分 讨 论

4.1 结果分析

4.1.1 脑卒中的发病年龄、性别情况

4.1.2 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斑块的筛查情况

4.1.3 血脂的水平

4.1.4 脑卒中的中医证型分布

4.1.5 中医证型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血脂的关系

4.2 本研究设计存在问题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结构老龄化,脑梗塞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病因,脑梗塞是脑卒中里的一大类疾病,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脑梗塞的致残性包括单瘫、偏瘫、言语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失用、失语、吞咽障碍等。若脑梗塞复发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更为严重,治疗上更为困难,病死率更高。因此脑梗塞的防治工作是医务工作者的重任。除了对脑梗塞可干预因素的控制,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等,脑卒中的筛查工作尤为重要。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可显示动脉解剖结构的变化和血流动力学的特征,能检测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等。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手段,颈动脉超声为颈动脉硬化程度提供了客观依据,也间接反映全身动脉的硬化程度。在脑梗塞的治疗上,可以根据中医传统理论进行中医的辨证论治,因人而异的采取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辨证论治是中医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目前中医辨证治疗中风病是研究的热点。
  目的:
  通过对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探讨超声病理改变与中医证型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探索现代医学的指标能否转化为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证指标,为现代化中医辨证提供一些思路。
  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经头颅CT或MR确诊为脑梗塞的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收集130例一侧或双侧有颈动脉斑块患者。详细采集入选病例的中医四诊资料并按照1994年发布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每个入选病例完善血脂检查。分析颈动脉超声的结果如观察左右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形态学、声学特点。比较颈动脉斑块稳定组、相对不稳定组、不稳定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差异、血脂水平的差异及中医证型评分的差异。
  结果:
  1.颈动脉斑块稳定组、相对不稳定组、不稳定组的左右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三组患者的中医证型评分、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三组患者的内中膜厚度、血脂、中医证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发现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西医的检查指标无明显关联性,这可能与中西医两中医学认识疾病的方法差异有关。中医的辨证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而颈动脉超声结果是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将其辨证为风证、火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中的一种,目前还没有太多的理论根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