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模式镇痛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临床研究
【6h】

多模式镇痛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研究现况

1.1.1 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机制

1.1.2 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方法

1.1.3 展望

1.2 传统医学研究现况

1.2.1 传统医学对骨伤疼痛的认识源流

1.2.2 传统医学对术后疼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1.2.3 传统医学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认识

1.2.4 术后疼痛的中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病例选择

2.1.2 诊断标准

2.1.3 一般资料

2.1.4 施加因素

2.1.5 观察指标及方法

2.1.6 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

2.2.1 疼痛VAS评分

2.2.2 膝关节被动活动度(ROM)

2.2.3 总体满意度(gross satisfaction scales,GSS)

2.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2.5 追加镇痛药物情况

2.2.6 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1.1 立题依据

3.1.2 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相关研究

3.1.3 多模式镇痛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3.2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镇痛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关节康复情况和安全性,初步探讨其镇痛机制,探寻一种疗效好且副作用少的镇痛方案。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骨三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 A组术后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B组给予“鸡尾酒”术中浸润并膝关节腔置管持续自控泵入镇痛,C组术后在B组基础上予以针刺内麻点镇痛,三组患者手术方法及术后其他处理相同。观察三组患者术后3天内静息状态下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追加镇痛药物的时间、剂量、给药途径,术后3月膝关节HSS评分及相关安全性指标,利用统计学分析,评价三组镇痛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
  结果:
  1、“鸡尾酒”术中浸润并膝关节腔置管持续自控泵入镇痛组(B组)及“鸡尾酒”术中浸润并膝关节腔置管联合针刺内麻点组(C组)术后18h、26h、34h、42h及50h静息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硬膜外镇痛组(A组)(P<0.05或P<0.01),而C组在术后26h、34h、42h的静息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2、B、C两组术后第2、3天和术后3个月的膝关节被动活动度及HSS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或P<0.01),而C组在术后第2、3天的膝关节被动活动度高于B组(P<0.05),但术后3个月比较无差异(P>0.05);3、B、C两组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GSS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A组(P<0.05),B、C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4、A、B、C三组术后48小时曲马多追加量及术后3个月各项炎性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鸡尾酒”术中浸润并膝关节腔置管持续自控泵入联合针刺内麻点的多模式镇痛能显著减轻全膝置换术后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同时不会增加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和膝关节感染的风险,疗效确切,临床值得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