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医临床经典多媒体资源库的建立与运用
【6h】

中医临床经典多媒体资源库的建立与运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学术传承现状

1.2 中医临床经典教育发展现状

1.2.1 学科定义和定位

1.2.2 中医经典教育现状

1.2.3 中医经典教育发展趋势

1.2.4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经典教育发展

1.3 多媒体教育研究现状

1.3.1 多媒体教育发展历程

1.3.2 多媒体教育在中医学应用现况

1.3.3 多媒体教育弊端和发展趋势

1.3.4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多媒体教育发展现状

1.4 教学评价发展现状

第二章 实践研究

2.1 中医临床经典多媒体资源库设计思路

2.1.1 接地气的“经典’’

2.1.2 可视化的“临床’’

2.1.3 人性化的“多媒体”

2.2 中医临床经典多媒体资源库建设步骤

2.2.1 硬件设施投入

2.2.2 技术规范制定

2.2.3 原始资料采集

2.2.4 原始资料后期制作

2.2.5 资源库的框架设计

2.2.6 资源库视觉界面设计

2.3 中医临床经典多媒体资源库资源概况分析

2.4 中医临床经典多媒体资源库的应用

2.4.1 中医临床经典多媒体资源库应用基本要素

2.4.2 中医临床经典多媒体资源库课堂教学应用举例

2.5 教学评价量表编制

2.5.1 中医经典课程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满意度量表

2.5.2 中医经典课教师教学情况评价量表

2.5.3 中医经典课学生学习情况反馈表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3.1 立题意义

3.2 实施分析

3.3 初步成果

3.4 创新点

3.5 不足与展望

3.5.1 中医临床经典多媒体资源库现有工作的不足

3.5.2 中医临床经典多媒体资源库未来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中医学绵延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仍保存完整的传统医学体系,这得益于中医独特而多样的传承体系。而现今中医传承模式主要是院校教育,其大量采用西医标准化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越来越淡薄,大有“西医化”的趋势,难以担当传承中医的大任。“读经典,早临床、跟名师”是中医界一致认可的成才之路。中医临床经典具体是指伤寒、金匮、温病三门中医临床基础课。现今中医院校的经典教育普遍存在理论化、基础化、文献化的弊端,脱离临床实际,造成学生对经典学习兴趣不高。经典教育必须结合临床是中医教育界的共识。因此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临床实景于课堂中再现是中医经典教育的必然趋势,近几年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交互性、直观性、趣味性等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医各个课程的教学,但其技术至上和教学效果难以评价的弊端也逐渐凸显。本课题基于中医传承、中医经典教育、多媒体教育以及教学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整理,并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前期工作基础上提出建立中医临床经典多媒体资源库。旨在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中医临床经典教育改革中,将经典与临床紧密结合,对经典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全面、整体改革探索。 方法: 本课题团队深入临床、教学和学术交流的一线,采集并整理真实视频素材,并收集相关的辅助资料。同时采集来的原始资源进行分类、剪辑和后期制作,借助网络技术将资源在中医临床经典多媒体资源库的网络平台上展现,同时制订教学量表为今后资源应用于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经过1年半的建设,本课题团队采集时长超过2000小时,容量超4000GB的视频,包含课堂教学近17个班种,8门课程、近506小时;国内外专家访谈近30场;专家查房近40场;经方班专家讲座40余场。设计并构建中医临床经典多媒体资源库网页界面。制定视频拍摄规范和中医经典课程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满意度量表、中医经典课教师教学情况评价量表、中医经典课学生学习情况反馈表等三项中医经典教学评价量表。 结论: 借助中医临床经典多媒体资源库的手段辅助,对于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成效有重要意义,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基础性支撑条件;本资源库的原创性资源及相关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可为未来资源库的扩充、开发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当前中医人才传承培养具有一定运用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