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广东医家治疗胃痛病验方用药分析及典型医案举例
【6h】

当代广东医家治疗胃痛病验方用药分析及典型医案举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1章 研究背景和现状

1.1 基本概念

1.2 古代中医学对胃痛病的认识

1.3 现代医学对胃痛病的研究进展

1.3.1 慢性胃炎

1.3.2 胃食管反流病

1.3.3 消化性溃疡

1.4 胃痛病的中医诊断依据

1.5 胃痛病的鉴别诊断

1.5.1 胃痛与胃痞

1.5.2 胃痛与真心痛

1.5.3 胃痛与腹痛

1.5.4 胃痛与胁痛

1.6 胃痛病的辨证要点

1.6.1 辨寒热

1.6.2 辨虚实

1.6.3 辨气血

1.6.4 辨在胃、在肝、在脾

1.7 胃痛病的治疗原则

1.8 胃痛病的分证论治

1.9 当代广东医家治疗胃痛病验方用药分析研究现状

1.10 当代广东医家治疗胃痛病医案收集整理研究概况

1.11 小结及发展趋势评述

第2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验方及医案的纳入标准

2.4 验方及医案的排除标准

2.5 验方所治病证寒热虚实的中医诊断标准

2.6 数据来源

2.7 检索方法

2.8 用药分析前当代广东医家验方及医案数据的初步处理

2.9 统计分析

2.9.1 频数分析

2.9.2 相关性分析

2.9.3 聚类分析

2.10 典型医案举例

2.11 技术路线

2.12 理论分析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单味中药选用频数分布

3.1.1 未分证型单味中药选用频数分布

3.1.2 寒证单味中药选用频数分布

3.1.3 热证单味中药选用频数分布

3.1.4 虚证单味中药选用频数分布

3.1.5 实证单味中药选用频数分布

3.2 各类中药选用频数分布

3.2.1 各类中药选用频数分布

3.2.2 各类补虚药选用频数分布

3.3 药味选用频数分布

3.4 药性选用频数分布

3.5 药物归经选用频数分布

3.6 相关性分析

3.7 聚类分析

3.8 典型医案举例

第4章 讨论

4.1 验方用药分析

4.1.1 以脾胃论治胃痛,注重健脾益胃

4.1.2 重用四君子汤与芍药甘草汤,配合使用清热药

4.1.3 调和肝与脾胃关系,注重调畅气机

4.1.4 重视调理脾胃气机,使补而不滞

4.1.5 注重湿邪为患,以渗湿化湿为辅

4.1.6 重视气瘀互结的病机特点

4.1.7 重视温热的病机特点,少用温里药或补阳药

4.2 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课题运用数据挖掘与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1949年以来当代广东医家治疗胃痛病的验方进行用药分析及典型医案举例,总结概括广东地区胃痛病的常见中医证候与诊疗规律,继承当代广东医家治疗胃痛病的学术经验,为当代广东地区医家治疗胃痛病经验的开发应用、推广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提高胃痛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
  本课题通过数据挖掘与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1949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有文献资料可查的当代广东医家,包括外省籍贯但主要在广东地区发展的医家和1991年由国家认证的广东地区名中医中在脾胃系疾病的防治中卓有建树的中医家,共24位(见附录2)。对所有医家治疗胃痛病的验方及医案进行收集,整理后所有验方资料均录入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形成Excel工作表,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当代广东医家治疗胃痛病的验方进行用药分析及典型医案举例,讨论并总结广东地区胃痛病的常见中医证治与诊疗规律。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频数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
  结果:
  本课题共收集到102首验方,一共包括161味中药,具体成果如下:
  1.本课题收集到的中药计有22味药物的使用频数>10次。在选用频数超过10次的这22味中药中,共有8种药物的使用百分比超过20%,它们为常用单味中药,依次为甘草(56.863%)、白芍(47.059%)、党参(33.333%)、茯苓(31.373%)、白术(30.392%)、延胡索(30.392%)、黄芪(23.529%)、枳壳(20.588%)。上列诸药大多是特色专病专药,突出表现了当代广东医家治疗胃痛病的针对性。针对胃痛病的虚证,验方中选用频数排名前四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党参、白术、茯苓,其使用百分比均超过40%,其是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常用基础方。研究表明这些药在胃痛病的寒证中也很常用。而针对实证的胃痛病患者,使用的药物大多为行气活血,清热燥湿的药物。针对胃痛病的热证,使用百分比最高为甘草(48.980%),其次为白芍(46.939%),配合枳壳、蒲公英、郁金、丹参、黄芩、黄连等清热活血、行气燥湿的药物,治疗胃痛病的热证尤效。
  2.本课题把收集到的102首验方中的161味中药共归纳为18个药类。通过频数分析法,药物类别中使用百分比最高的药类是补虚药(31.958%),其次是理气药(12.736%),其作为治疗胃病的基本配伍药类,并可看出,补虚药的使用频数远远高于其他药类的使用频数。而活血化瘀药(10.142%)和清热药(9.316%)是主要的增效配伍药类,止血药(7.665%)和利水渗湿药(4.835%)等药类也有一定的使用百分比。进一步研究发现,补虚药4个亚类中使用百分比最高的药类是补气药,频率达67.752%,而补阳药的应用比例极少,仅占0.369%。
  3.其次将161味中药进一步分析可知,当代广东医家验方中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百分比分别为33.362%、30.979%、21.787%,累计百分比达86.128%。其中使用百分比最高为苦味药,最低为淡味药,为2.723%。
  4.再次将161味中药进一步分析可知,验方中的中药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计百分比达98.16%。其中,使用百分比最高为温性药,达38.810%,百分比最低为凉性药的0.850%。
  5.最后将161味中药根据药物归经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归经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肝、肺、心,累计百分比达86.564%。其中,百分比位居第一的是归脾经药物,达23.833%,其次为归胃经药物,频率达19.207%,归此两经的累计百分比就达到了43.040%,接近一半。再次为归肝、肺、心经药物,百分比分别为17.577%、14.934%、11.013%。此统计结果符合胃痛病以脾胃经为作用靶点的观点。
  6.将22味使用频数>10次的中药通过相关性分析法,得出药物配对趋势存在以下四种:①具有相似作用药物的相伍,加强治疗作用,如缓急止痛的甘草与白芍;益气健脾药物成对出现,如四君子汤内部药物的自我关联,如党参与白术、茯苓与白术等。又如活血止血药之三七末与白及、理气和胃药之陈皮与木香、疏肝和胃药之半夏与柴胡。②治疗目的相同的药物配合,起协同促进作用,体现这种趋势的有活血行气止痛之郁金配合养血活血止痛之白芍,共奏活血理气、缓急止痛之功。③针对标本病机药物的配合使用:补气摄血的黄芪与收敛止血的白及。④健脾补虚药与理气活血药同时使用,如黄芪与枳壳配对出现。
  7.运用聚类分析法,将22味使用频数>10次的中药分析后显示,聚到6类之后药物基本达到稳定,无法再分,结合频数分析表及中医临床实际,处方药味多在10味左右,故认为聚6类结果较为合理。在这可看出当代广东医家治疗胃痛病的常用核心药物是:甘草、白芍、党参、茯苓、白术、延胡索、黄芪、三七末、白及。以上药物中:甘草、党参、茯苓及白术为四君子汤的组成药物,主要功效为益气健脾;白芍擅柔肝缓急止痛,善于治疗肝胃不和证,配伍甘草为芍药甘草汤,能调和肝脾、柔筋止痛;延胡索能活血行气止痛,主治一身上下之痛;黄芪能补气升阳,增加验方的补气力度;三七末活血止血、消肿定痛;白及味酸,酸性收敛,故尤擅收敛止血,两者配伍,止血之力倍增。另外,其余之中药多为随证加减之药物,如:枳壳、半夏、陈皮、柴胡、丹参、郁金、佛手、乌贼骨、蒲公英、砂仁、五灵脂、黄连、木香。
  结论:
  本课题采用数据挖掘与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当代广东医家治疗胃痛病的验方及典型医案进行研究。收集到治疗胃痛病的中药验方共102首,共涉及中药161味。对当代广东医家的用药进行分析可看出在治疗上当代广东医家存在“以脾胃论治胃痛,注重健脾益胃”、“重用四君子汤与芍药甘草汤,配合使用清热药”、“调和肝与脾胃关系,注重调畅气机”、“重视调理脾胃气机,使补而不滞”、“注重湿邪为患,以渗湿化湿为辅”及“重视气瘀互结的病机特点”、“重视温热的病机特点,少用温里药或补阳药”的特点,采用健脾益胃、疏肝和胃、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为主要辨证大法与治疗原则,兼以缓急止痛,喜用常用配伍药物,所拟的验方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这有助于当代广东医家学术经验的传承,为广东地区医家治疗胃痛病经验的开发应用、推广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提高胃痛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