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逆转换视角下《金匮要略》肾系疾病条文的英译研究
【6h】

逆转换视角下《金匮要略》肾系疾病条文的英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中医典籍英译研究现状

第一节 中医典籍的意义

第二节 中医典籍的语言特点

一、中医语言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

二、中医语言具有人文性和文学性

第三节 中医典籍英译的历史介绍

第四节 国内中医典籍英译的代表人物及其翻译理论

一、欧明教授

二、陈可冀院士

三、谢竹藩教授

四、李照国教授

五、罗希文研究员

第五节 中医典籍英译面临的问题

一、中医典籍的误译

二、术语标准不统一

三、缺乏成型的理论系统和系统的研究方法

第六节 中医典籍英译目前的成果及指导理论体系

一、中医典籍目前的成果

二、中医翻译理论建设

第七节 中医典籍翻译实践中的翻译方法选择

一、异化和归化

二.直译,意译和音译

第二章 逆转换理论和《金匮要略》英译研究现状

第一节 逆转换理论

一、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简介

二、逆转换理论产生的背景

三、逆转换理论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逆转换翻译理论”应用于《金匮要略》的理论基础

一、译本对象上接受者广泛

二、翻译原则上内容重于形式

第三节 逆转换翻译理论”应用于《金匮要略》的四步骤法介绍

第四节 逆转换理论研究现状

第五节 《金匮要略》介绍及其英译研究进展

一、《金匮要略》介绍

二、《金匮要略》现存译本

三、对《金匮要略》英译的研究

第六节 逆转换理论与中医翻译

第三章 《金匮要略》肾系疾病的研究

第一节 肾系疾病的概念

第二节 《金匮要略》中属肾系疾病的病种

第三节 《金匮要略》肾系疾病证治规律研究概述

第四节 《金匮要略》肾系疾病条文的选择标准

第四章 逆转换视角下《金匮要略》肾系疾病的翻译实践

第一节 历节病

第二节 虚劳病

第三节 奔豚气

第四节 消渴病

第五节 淋病

第六节 小便不利

第七节 水气病

第七节 妊娠和妇人杂病

第九节 肾着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历了数千年的医疗实践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医疗理论体系。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大,中医药也逐步走出国门,为越来越多外籍人士所接受和喜爱。中医药学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在学术领域方面,对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催生出了一个新的学科-中医英语。语言是文化和信息的载体。中医医疗体系蕴含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中,如何把中医药语言准确自然贴切地翻译成英语,供英语国家的人理解和学习中医,成为中医译者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金匮要略》为我国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该书首创了中医杂病脏腑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被称为“方书之祖”。《金匮要略》系统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被封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它对后世医家医学理论体系建立具有启迪和指引作用,它的理论体系至今仍对医疗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可纵观中医典籍的英译史,不管是国内的译家还是国外的译家对中医典籍的翻译多集中在《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和《伤寒论》上,《金匮要略》没有受到译家足够的重视。作为《伤寒杂病论》的两个组成部分,对《金匮要略》的英译研究也远远不及《伤寒论》。
  《黄帝内经》系统地阐述了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征,奠定了脏腑辨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金匮要略》创建了完整的杂病脏腑辨证系统。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强调人是一个以五脏系统为核心的整体,各个系统发挥着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各脏腑生理病理相互影响互为依存,各个系统又有其独特的特点。肾藏先天之精,为五脏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被称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主生长、发育、生殖,肾主纳气,肾主水。肾系指肾与中医理论中与肾有关的脏腑官窍经络的统称。中医的肾系在人体的形成、生长、衰老、死亡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金匮要略》多章节中详细论述了肾系疾病的证治,对后世医家在肾系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起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逆转换翻译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在借鉴诺姆·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奈达根植于“读者反应论”(把读者的感受放在首位,力求给出能使读者最大限度地准确无误地理解原文信息的译文),围绕“功能对等”原则,创建了一整套的翻译模式-逆转换理论。奈达据此把把翻译过程分为四步:分析(analysis),转换(transfer),重组(restructruring)和验证(testing)。它忽略原文形式,追求原文内容在译入语中的准确表达。中医典籍翻译属于科技翻译,科技翻译首先要求原文内容的准确传译,逆转换理论对中医典籍的翻译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用逆转换理论指导《金匮要略》肾系疾病条文的英译过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目的:
  本研究在《内经》对肾脏生理病理特征阐述的指引下,系统总结出《金匮要略》中的涉肾条文,结合各家学说,正确理解条文的意义,并在奈达逆转换翻译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肾系疾病条文进行英译实践,把《金匮要略》治肾的学术思想更准确地传译出去,给中医翻译研究者及教育者提供参考,为中医的对外传播发挥自己的作用,对“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当代翻译研究界提供切实可行的翻译实践模式。为更好地推动中医翻译的发展、促进中医对外交流、传播中医文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
  方法:
  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学、翻译学等翻译方法,分述如下:
  一、文献学方法
  用文献方法搜集中医语言特点、中医英译资料、相关译者背景资料、英译历史背景资料,多方面了解中医英译研究现状,确定研究课题;查阅中西方翻译理论资料,寻求理论支撑;研读剖析《金匮要略》古今注家的注解及英译本,准确掌握《金匮要略》肾系疾病条文所揭示的中医理论及其深刻内涵,确定最适合的注释,为确定合适的翻译方法提供历史借鉴。
  二、描述性的翻译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的翻译研究方法,对“读者反映论”及“功能对等”原则对逆转换翻译理论的影响,奈法逆转换翻译理论的形成背景、具体内容、翻译模式进行详细描述,详细描述和展示逆转换翻译理论指导下《金匮要略》肾系疾病条文的翻译实践活动,追寻影响翻译过程的语言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对其理论应用于具体翻译过程的用法进行说明,有助于中医英译从业者及翻译研究者对理论构建的掌握。
  三、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中医学和翻译学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兼具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字学、英语语言学、英语文体学、英语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多层次多方向对本研究课题进行综合研究。
  四、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金匮要略》肾系疾病条文的英译实践过程,总结出适合中医典籍语句和语篇的一整套具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使之模式化,可接受,可操作性强,为中医典籍语句的翻译实践过程提供具体操作指南。
  结果:
  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为中医典籍英译研究现状,这一部分论述了中医典籍英译的历史、必要性、中医典籍的语言特点、国内中医典籍英译的代表人物及其翻译理论、中医典籍英译目前的成果、指导理论体系及面临的问题。分析既往相关研究的趋势与不足,为本课题的选题寻找突破点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为逆转换理论和《金匮要略》英译研究现状,这一部分阐述了奈达逆转换理论形成的背景,基本内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金匮要略》的现今英译进程及成果,探索和规范适应中医古籍语言特点的英译理论。
  第三部分为《金匮要略》肾系疾病的研究,这一部分根据《内经》对肾系疾病生理特点及病理特征的描述,系统总结《金匮要略》中的涉肾条文及肾系疾病证治规律,选出进行翻译实践的语料。
  第四部分为逆转换理论视角下《金匮要略》肾系疾病的翻译实践,结合各家注解正确理解条文意义,并且把《金匮要略》中的涉肾条文逐一在逆转换理论指导下翻译成译文,根据翻译实践,总结出中医英译的句法翻译模式。
  第五部分为结语,总结翻译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结合《金匮要略》肾系疾病条文的实践,总结了逆转换理论中医翻译时的优点和缺点,以期可以得出适合的中医古典医籍翻译实践的方法,为日后中医译家的翻译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结论:
  逆转换理论应用于中医典籍《金匮要略》肾系疾病条文的翻译实践,是可行的,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中医典籍的句子翻译可以按照奈达的分析、转换、重组和检验四步来,有助于得出忠实而通顺的译文,有利于《金匮要略》肾系疾病论治的传播。由于句子是语言的一个单位,因此我们可以由句及段,由段及篇,由篇及书籍,由此可以把它推广到其它中医典籍的翻译研究上。给中医翻译研究者及教育者提供参考,为中医的对外传播发挥自己的作用,对“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当代翻译研究界提供切实可行的翻译实践模式。为更好地推动中医翻译的发展、促进中医对外交流、传播中医文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