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元御六经气化思想研究
【6h】

黄元御六经气化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黄元御生平以及对《伤寒论》的研究特点和时代背景

1.1 黄元御生平

1.2 黄元御对《伤寒论》等中医经典的研究特点

1.2.1 崇古尊经,重视儒学道学经典和医学经典的统一

1.2.2 义理为要,以经解经

1.2.3 倡导六经气化

1.3 黄元御所处的时代背景

1.3.1 社会文化背景

1.3.2 医学学术背景

1.4 小结

第二章 黄元御六经气化思想的基本特点

2.1 六经气化是人体生命运动的普遍性规律

2.1.1 气化的范畴

2.1.2 六经气化是统一、完整的运动规律

2.2 对六经实质的认识

2.2.1 六经统于六气

2.2.2 《伤寒论》六经包含手经和足经

2.2.3 厥阴阳明等六经名解

2.3 对六经传经的认识

2.3.1 《伤寒论》六经传变为病传

2.3.2 《伤寒论》六经传变是经络、脏腑传变在气化上的统一

2.3.3 主气是六经传变的决定因素

2.4 标本从化的认识

2.4.1 标本的含义

2.4.2 六气标本从化规律

2.5 六经气化一气周流的特点

2.5.1 六经气化的循环性

2.5.2 药性和六经病证的一气周流

2.5.3 脉在寸关尺的一气周流

2.5.4 六经气化周流的层次

2.5.5 五运六气气化原理的适用范围

2.5.6 六经气化的对称性

2.5.7 黄元御扶阳思想与六经气化

2.6 “气郁”是六经气化失常的基本病理特征

2.6.1 五味、五色、五声以及脉象是“气郁”的具体表现

2.6.2 胜复郁发的发生机制

2.6.3 《伤寒论》中风和伤寒的发生机制与胜复郁发的关系

2.6.4 六经欲解时与欲剧时

2.6.5 “气郁”程度不同,症状各异

2.7 亢害承制理论

2.7.1 交济相克是六气正常气化的内在机制

2.7.2 营卫与阳明太阴的承制关系

2.7.3 肺对肝的制约关系

2.7.4 亢害承制与子午流注

2.7.5 药物气味互相制约的关系

2.8 小结

第三章 黄元御对《伤寒论》中药物的研究

3.1 黄元御对《伤寒论》中药物的研究特点

3.1.1 气化理论与药性理论相统一

3.1.2 归经理论与气化理论的统一

3.1.3 药物对人体的作用机制

3.2 对《伤寒论》中药物药性、功效和作用机制的研究

3.2.1 土气用药

3.2.2 木气用药

3.2.3 金气用药

3.2.4 水气火气用药

3.3 小结

第四章 黄元御六经气化理论对方证的解析

4.1 太阳病篇

4.1.1 桂枝汤方证

4.1.2 麻黄汤方证

4.1.3 小青龙汤方证

4.1.4 五苓散方证

4.2 阳明病篇

4.2.1 大承气汤方证

4.3 少阳病篇

4.3.1 小柴胡方证

4.4 太阴病篇

4.4.1 四逆汤方证

4.4.2 茵陈蒿汤方证

4.5 少阴病篇

4.5.1 真武汤方证

4.6 厥阴病篇

4.6.1 当归四逆汤方证

4.7 小结

第五章 《四圣悬枢》与六经气化思想

5.1 温病传经

5.2 以营卫释病理

5.3 温病治法侧重“补阴而泻阳”

5.4 温病病因

5.5 处方用药规律

5.6 温病脉证

5.7 小结

第六章 黄元御六经气化思想的临床应用

6.1 黄元御医案分析

6.1.1 悲恐案

6.1.2 消渴案

6.1.3 反胃案

6.1.4 肠澼案

6.2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黄元御六经气化思想,以标本中气、亢害承制、胜复郁发等气化理论全面系统阐释伤寒六经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征,是《内经》运气气化理论与《伤寒论》六经理论高度统一的思维体系。黄氏认为,六经从六气,伤寒六经病皆六气气化之病。黄氏六经气化思想,以气一元论的整体性为基础,是六经的生理病理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气化的统一,描述了六藏六腑、十二经络等六经生理结构在时间尺度下六种状态的变化规律。黄氏将“一气周流”和“气郁为病”作为六经气化的基本生理和病理特征。将运气理论中的胜复郁发过程与六经病证发生发展过程相统一,以亢害承制作为六经气化的内部机制。黄元御尊经重典,对《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皆精研而有深功,对诸子百家、《易经》以及《道德经》等儒学道学经典靡不精熟。因此,其以广阔的视野和扎实的功夫,对《伤寒论》六经气化原理进行条分缕析的阐释,其中多有独到之处。当前中医学界对黄元御学术的研究多集中在扶阳和中气等局部,而对其特色鲜明的六经气化思想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随着学界以及民间近年来对黄元御学术思想研究的升温,亟需对居于黄氏学术核心地位的六经气化思想进行系统整理和进一步挖掘,以促进六经气化的研究和相关临床应用。
  目的: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通过对黄氏六经气化的相关著作进行整理、分析,全面阐释其六经气化思想的具体内容。梳理总结黄元御对标本中气理论、亢害承制理论、胜复郁发等相关运气的研究成果,深入探究黄氏应用运气理论对《伤寒论》六经本质、六经传变等问题以及方证药物的解析。并进一步分析黄氏六经气化思想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方法:⑴论述黄元御研究六经气化的方法和该思想形成的背景。由于黄氏尊经重典的思维特点,其对《内经》《难经》《伤寒》《金匮》等中医经典的注释和解析主要采取“以经解经”的方法。黄氏注释经典总以阐明义理为要,不拘泥于一词一句的注释。其论述有详有略,往往于医理关键之处,不厌其详,务必使义理圆融、文意通达。黄氏重视对运气气化和伤寒六经理论的提炼总结,试图建立一个以六经气化理论为基础,简单、统一而普遍适用的医学原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儒释道等多种文化相融合的时代背景,对黄氏建立统一的六经气化理论的思维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⑵阐释黄元御六经气化思想的学术特点。其学术特点主要包括运气气化部分和伤寒六经理论部分。运气气化部分主要包括黄氏对标本中气、亢害承制、胜复郁发、客主加临等运气气化理论的观点。伤寒六经理论部分主要为黄氏对《伤寒论》六经本质、六经传经等基本问题的认识。黄氏通过将运气气化理论和伤寒六经理论相结合,提出六经气化一气周流的基本生理特性和六经气郁为病的基本病理特征。黄氏认为六经从六气,一气统两经。因此,在标本中气从化中,黄氏把一气所统之同名两经的从化关系置于首要地位。至于少阳太阴从本、厥阴阳明从中、少阴太阳从标从本的规律之所以然,黄氏认为这是由六气在中气四象中所居的位置决定的。少阳太阴居中故从本,厥阴风木和阳明燥金居于左右,而木为水火之中气,燥为寒热之中气,故厥阴阳明从中。少阴太阳居于水火之两极,故从标从本。六经传经是基于经络脏腑等生理结构的病气之传,本质上是六气循环在不同层次上的气化之病。黄氏将风伤卫、寒伤营的病理过程与运气气化中的胜复郁发过程相统一,将其作为六经气化失常的基本病理过程。六经气化原理的简单性和六经病相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根源于六经气化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六气气化作用彼此叠加、客主加临,导致了六经病相的复杂性,复杂现象统一于简单性原理。因此,黄氏得以将六经气化原理应用于伤寒方证和药物的分析之中。在六经病的传变中,人体主气是传经方向的决定性因素,黄氏引入“祖气”的概念来说明主气的决定性作用。⑶以黄氏药性著作《长沙药解》以及《伤寒悬解》、《伤寒说意》等相关著作为考察对象。黄氏将药性理论统一于六经气化理论,论述药性不离人体生理病理,其特色就在于将理法方药相融合。黄氏在《长沙药解》中将伤寒论使用的药物按土、木、金、水火分为四篇,本部分分别选取四篇中的典型药物进行药性分析。以彰明药性理论与黄氏六经气化思想的统一性。⑷应用六经气化思想对《伤寒论》方证的解析。论述以《伤寒论》六经分篇顺序排列,分别选取六经中每一经的典型方证进行解析,尤其注重对证候机理的解析。通过黄氏六经气化思想对仲景组方思路和组方原理进行探讨。本部分共选取10个典型方证,先列相关方证原文,然后对证候机理进行解析,最后对重点方证所体现的运气气化规律进行详细分析。第五部分是黄元御六经气化思想在温病疫病方面的创造性发挥。其温病疫病专论《四圣悬枢》是六经气化应用于温病疫病的典范,是寒温统一研究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成果,而且对于温病疫病的临床诊治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该书对《伤寒论》的发挥颇多,在温病传经、病因、治法、方药等方面都体现了黄氏六经气化思想。第六部分通过对黄元御医案的分析,进一步阐述其六经气化思想在临床的应用。本部分选取黄氏四则典型医案进行分析。黄氏灵活运用六经之间的标本从化规律,根据一气周流的生理特点和气郁的病理特征,首先确定正邪交争之处也即气郁的位置,进一步根据亢害承制的内部机制分析六气失衡的原因,并确定病邪的性质,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使六气能够彼此交济,归于平和。
  结论:全面、系统总结黄元御六经气化学术思想的形成、特点和应用。彰明《内经》运气气化理论和《伤寒论》六经理论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对伤寒论六经辩证体系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之,黄元御在精研《内经》运气气化理论和《伤寒论》六经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对完善、系统的六经气化思想。通过标本中气、亢害承制以及胜复郁发等运气气化对伤寒六经本质、六经传经进行系统化的解析。并对六经欲解时、膀胱气化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为这些中医理论中的焦点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黄元御根据其六经气化思想,创造性地完成了温病疫病学的重要著作《四圣悬枢》,并由其传人验之于临床。可见,六经气化理论是相对统一并普遍适用的中医学理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