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胃息肉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及血清学指标TK1、CEA的相关性研究
【6h】

胃息肉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及血清学指标TK1、CEA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中医药对胃息肉病因病机认识

1.1 古代医家对胃息肉病因病机认识

1.2 近现代医家对胃息肉病因病机认识

2.近现代中医对胃息肉的治疗

2.1 辩证分型治疗

2.2 自拟方治疗

2.3 中西结合治疗

2.4 专药对症治疗

3.西医对胃息肉的认识

3.1 胃息肉的基本临床资料

3.2 胃息肉的分类

3.3 不同病理组织类型胃息肉的发病学及癌变机制的研究

4.西医对胃息肉的诊断与治疗

4.1 西医对胃息肉的诊断

4.2 西医对胃息肉的治疗

5.TK1与胃息肉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6.CEA与胃息肉相关性研究进展

7.小结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病理学诊断标准

1.4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纳入标准

1.7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制定胃息肉临床信息调查表

2.2 收集病例资料

2.3 TK1和CFA的检测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胃息肉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3.3 胃息肉病理类型分布特点

3.4 不同中医证型的病理类型分布特点

3.5 不同病理类型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3.6 中医证型与TK1和CEA之间关系

3.7 病理类型与TK1和CEA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 讨论

1.胃息肉一般情况的分析

2.胃息肉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3.胃息肉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的关系

4.胃息肉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的关系

5.胃息肉病理类型分布特点

6.胃息肉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的关系

7、胃息肉患者TK1、OEA水平的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胃息肉中医证型与其病理类型及血清学指标胸苷激酶(TK1)、CEA之间的相互关系,探寻中医“证”与现代医学病理、血清学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方法:
  1.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制定胃息肉临床信息调查表(见附录)。
  2.收集病例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并同意参与本次调查的胃息肉患者,收集一般信息,如实填写调查表中的各项内容,四诊合参,根据《中医常见证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所有患者均抽血送我院检验科行TK1和CEA检测,息肉切除前签署胃息肉切除知情同意书,胃息肉切除后一律行病理检测,记录其病理类型结果。
  3.分析134例胃息肉中医证型、病理类型的分布特点。
  4.探讨134例胃息肉中医证型与活检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
  5.探讨胃息肉中医证型、病理类型与TK1和CEA水平之间的关系。
  结果:
  1.胃息肉发病以中老年多见,平均年龄54.35±11.73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16∶1。
  2.134例胃息肉患者中脾胃虚寒证10例(7%),脾虚湿蕴证7例(5%),脾胃湿热证41例(31%),肝郁气滞证25例(19%),脾虚湿瘀证41例(31%),气滞血瘀证4例(3%),气滞痰阻证6例(4%)。女性多以肝郁气滞为主,男性多以脾胃湿热为主,中青年患者多见脾胃湿热证及肝郁气滞证,而老年患者则以脾虚湿瘀证为主。
  3.134例胃息肉患者中炎性息肉59例(44%,男36例,女23例),增生性息肉21例(15%,男7例,女14例),腺瘤性息肉24例(18%,男18例,女6例),腺息肉5例(4%,男2例,女3例),混合性息肉21例(16%,男6例,女15例),组织学阴性息肉4例(3%,男3例,女1例),其中男性以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为主,女性则以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混合性息肉为主,不同病理类型的息肉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无差异。
  4.胃息肉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之间存在相关性,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均以脾虚湿瘀及脾胃湿热为主,表明湿瘀、湿热与其病理环境的形成有关,增生性息肉以肝郁气滞、脾胃湿热为主,表明气滞、湿热是其主要的病理因素。
  5.中医证型、病理类型与TK1和CEA水平的关系:不同中医证型和TK1、CEA水平的关系比较中,均无显著性差异,7种胃息肉病理类型中,腺瘤性息肉的TK1和CEA含量最高,与组织学阴性息肉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TK1水平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理类型(除腺息肉外)的CEA水平也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胃息肉发病以中老年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2.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脾胃湿热证>脾虚湿瘀证>肝郁气滞证>脾胃虚寒证>脾虚湿蕴证>气滞痰阻证>气滞血瘀证,女性多以肝郁气滞为主,男性多以脾胃湿热为主,中青年患者多见脾胃湿热证及肝郁气滞证,而老年患者则以脾虚湿瘀证为主。
  3.病理类型分布特点:炎性息肉最多,其后依次是腺瘤性、混合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息肉、组织学阴性息肉,其中男性以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为主,女性则以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混合性息肉为主,不同病理类型的息肉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无差异。
  4.胃息肉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之间存在相关性,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均以脾虚湿瘀及脾胃湿热为主,表明湿瘀、湿热与其病理环境的形成有关,增生性息肉以肝郁气滞、脾胃湿热为主,表明气滞、湿热是其主要的病理因素。
  5.中医证型与TK1和CEA水平的关系:不同中医证型和TK1、CEA水平的关系比较中,均无显著性差异。
  6.病理类型与TK1和CEA水平的关系:与组织学阴性息肉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TK1水平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理类型(除腺息肉外)的CEA水平也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7种胃息肉病理类型中,腺瘤性息肉的TK1和CEA含量最高,认为TK1和CEA可作为检测胃息肉癌变的指标。增生性息肉的TK1和CEA水平仅次于腺瘤性息肉,提示增生性息肉也有癌变可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