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蒲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型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机制研究
【6h】

蒲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型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研究概况

一、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易损斑块的概念

二、现代医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易损斑块发病机制的认识

三、不稳定心绞痛及易损斑块的检测手段

四、现代医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认识

第二节 中医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概况

一、中医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中医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认识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研究内容和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分组及喂养方法

四、Western Blot分析

五、统计学分析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蒲黄黄酮缓解ApoE-/-小鼠主动脉的内质网应激

第三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内容和目的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来源

二、各项标准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三、观察方法及指标

四、TC、TG、LDL、HY和hs-CRP的检测方法

五、研究结果判定标准

八、资料分析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可比性比较

二、疗效性比较

三、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比较

第五节 研究结论

第六节 讨论

一、立法选方依据

二、蒲黄对动脉粥样硬化内质网应激反应的影响

三、蒲黄对粥样硬化病变面积、血脂和炎症指标的影响

四、蒲黄对心血瘀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疗效的影响

五、蒲黄对心血瘀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

六、蒲黄对心血瘀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疗效的影响

七、蒲黄对心血瘀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八、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蒲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型患者心绞痛、中医证候和心电图的临床疗效以及中医证侯积分、血浆总胆固醇(cholesterol tota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h lipoprotein,LDL)、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Y)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探讨蒲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型患者的临床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
  在2014年9月-2016年g月收入深圳市中医院心血管科并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口服生蒲黄浸膏粉胶囊(连续治疗2周)。记录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表现和中医证候情况,入组当天和治疗结束后第二天早上8:00空腹抽5ml外周血送检验科检测TC、TG、LDL、HY和hs-CRP血浆水平。数据汇总后,用统计学软件(SSP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
  结果:
  1.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和脂质异常)、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表现、血浆TC、TG、LDL、HY、hs-CRP水平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3、0.030和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治疗后,两组TC、TG、LDL-C、HY、hs-CRP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六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01、0.000、0.016、0.000、0.003和0.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蒲黄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型患者的心绞痛、中医证候和心电图临床疗效,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血浆TC、TG、LDL、HY和hs-CRP水平,考虑其作用机制与减轻脂质代谢异常和炎症反应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