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骨通贴膏抗炎镇痛药效作用机理及制剂安全性研究
【6h】

骨通贴膏抗炎镇痛药效作用机理及制剂安全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中药镇痛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1.1.1 镇痛药物研究现状

1.1.2 中药镇痛作用机理研究

1.2 中药抗炎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1.2.1 炎症概述

1.2.2 抗炎药物研究现状

1.2.3 中药抗炎作用机理研究

第二章 骨通贴膏镇痛作用及机理研究

2.1 骨通贴膏对大鼠甲醛刺激模型镇痛试验及作用机理研究

2.1.1 实验目的

2.1.2 实验材料

2.1.3 主要实验仪器

2.1.4 剂量设计及分组

2.1.5 统计分析

2.1.6 实验方法

2.1.7 实验结果

2.1.8 实验小结

2.2 骨通贴膏对大鼠胰蛋白酶刺激模型镇痛试验及作用机理研究

2.2.1 实验目的

2.2.2 实验材料

2.2.3 主要实验仪器

2.2.4 剂量设计及分组

2.2.5 统计分析

2.2.6 实验方法

2.2.7 实验结果

2.3.1 骨通贴膏药效试验研究背景

2.3.2 骨通贴膏镇痛药效分析

2.3.3 骨通贴膏镇痛作用机理分析

第三章 骨通贴膏抗炎作用及机理研究

3.1 骨通贴膏对大鼠甲醛刺激模型炎症试验及作用机理研究

3.1.1 实验目的

3.1.2 实验材料

3.1.3 主要实验仪器

3.1.4 剂量设计及分组

3.1.5 统计分析

3.1.6 实验方法

3.1.7 实验结果

3.1.8 实验小结

3.2 骨通贴膏对大鼠慢性肉芽肿模型炎症试验及作用机理研究

3.2.1 实验目的

3.2.2 实验材料

3.2.3 主要实验仪器

3.2.4 剂量设计及分组

3.2.5 统计分析

3.2.6 实验方法

3.2.7 实验结果

3.2.8 实验小结

3.3 讨论与分析

3.3.1 骨通贴膏抗炎药效分析

3.3.2 骨通贴膏抗炎作用机理分析

第四章 骨通贴膏制剂安全性研究

4.1 骨通贴膏对新西兰兔单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材料

4.1.3 主要实验仪器

4.1.4 剂量设计及分组

4.1.5 实验方法

4.1.6 实验结果

4.1.7 实验小结

4.2 骨通贴膏对新西兰兔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

4.2.1 实验目的

4.2.2 实验材料

4.2.3 主要实验仪器

4.2.4 剂量设计及分组

4.2.5 统计分析

4.2.6 实验方法

4.2.7 实验结果

4.2.8 实验小结

4.3 讨论与分析

4.3.1 骨通贴膏的药物基本情况

4.3.2 骨通贴膏制剂安全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骨通贴膏对大鼠刺激模型镇痛、抗炎的影响,进行镇痛、抗炎的主要药效学研究,观察骨通贴膏镇痛、抗炎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理,并通过骨通贴膏对皮肤刺激性试验,研究其制剂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实验一:采用SD大鼠,通过甲醛法制备大鼠急性疼痛模型,评价骨通贴膏的镇痛作用,并分别进行大鼠(1)血浆β-内啡肽含量测定;(2)血浆PGE2含量测定;(3)脊髓c-fos基因检测;(4)血清、局部组织NO含量测定;(5)血清、局部组织、脑脊髓P物质含量测定。
  实验二:采用SD大鼠,通过胰蛋白酶法制备大鼠急性疼痛模型,评价骨通贴膏的镇痛作用,并分别进行大鼠(1)血浆β-内啡肽含量测定;(2)血浆PGE2含量测定;(3)脊髓c-fos基因检测;(4)血清、局部组织NO含量测定;(5)血清、局部组织、脑脊髓P物质含量测定。
  实验三:采用SD大鼠,通过甲醛法制备大鼠急性炎症模型,评价骨通贴膏的抗炎作用,并分别进行大鼠(1)炎症组织TNF-α含量测定;(2)炎症组织IL-1含量测定;(3)炎症组织IL-6含量测定;(4)炎症组织PGE2含量测定;(5)血清、炎症组织NO含量测定;(6)血清、组织中5-HT含量测定;(7)血清、组织中HIS含量测定;(8)炎症组织病理学观察。
  实验四:采用SD大鼠,通过制备大鼠慢性肉芽肿炎症模型,评价骨通贴膏的抗炎作用,并分别进行大鼠(1)炎症组织TNF-α含量测定;(2)炎症组织IL-1含量测定;(3)炎症组织IL-6含量测定;(4)炎症组织PGE2含量测定;(5)血清、炎症组织NO含量测定;(6)血清、组织中5-HT含量测定;(7)血清、组织中HIS含量测定;(8)炎症组织病理学观察。
  实验五:取新西兰兔采用同体自身左右侧对比法单次给药6h后,记录皮肤刺激反应,进行单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评价骨通贴膏制剂安全性。
  实验六:采用新西兰兔,经皮肤给予骨通贴膏24h连续21天,记录皮肤刺激反应,进行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评价骨通贴膏制剂安全性。
  结果:
  实验一:在给药后1h、2h、3h、4h、6h均能提高其痛阈值。骨通贴膏有效降低血浆中PGE2含量,升高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降低血清和致炎组织中NO含量,降低致炎组织和脑组织中P物质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但是对血清P物质含量无明显影响;对大鼠脊髓元c-fos基因表达亦无明显影响(P>0.05)。
  实验二:在给药后1h、1.5h、24h均能提高其痛阈值。骨通贴膏有效降低血浆中PGE2含量,提高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降低血清、炎症组织中P物质和NO含量、降低大脑组织P物质的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但是骨通贴膏对脊髓c-fos基因表达没有明显影响(P>0.05)。
  实验三:在给药后有抑制小鼠足跖肿胀的趋势,但在给药后1h、2h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给药后3h开始骨通贴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给药后4h、6h骨通贴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骨通贴膏能降低血清和炎症组织中NO和5-HT以及HIS的含量、降低炎症组织中PGE2的含量、升高炎症组织中IL-6的含量、影响炎症组织病理改变(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骨通贴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骨通贴膏能降低炎症组织中TNF-α含量,但是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通贴膏对炎症组织中IL-1β的含量无明显影响。
  实验四:骨通贴膏能有效抑制慢性炎症,能减小肉芽肿组织重量、降低血清和炎症组织中NO和5-HT以及HIS的含量、降低炎症组织中PGE2和IL-1β的含量,骨通贴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骨通贴膏对慢性炎症组织病理改变无明显影响,能降低TNF-α含量,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通贴膏对炎症组织中IL-6的含量亦无明显影响。
  实验五:骨通贴膏PIB剂型低、中剂量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兔均无刺激性反应。骨通贴膏PIB剂型高剂量对完整皮肤兔无刺激性反应,破损皮肤兔除药后1h有轻度刺激性。骨通贴膏传统剂型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兔均有轻度刺激性反应。
  实验六:骨通贴膏传统剂型出现皮肤刺激反应的时间点早于PIB剂型,且在同一时间段里,传统剂型的刺激反应程度大于PIB剂型。
  结论:
  (1)骨通贴膏对甲醛致痛大鼠和胰蛋白酶致痛大鼠均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血浆中PGE2含量,升高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降低血清和致炎组织中NO含量,降低致炎组织和脑组织中P物质含量。
  (2)骨通贴膏对甲醛致炎大鼠模型大鼠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降低血清和炎症组织中的NO、5-HT、HIS的含量;降低炎症组织中PGE2的含量,升高组织中IL-6的含量,改善局部炎症组织的皮下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
  (3)骨通贴膏对大鼠慢性肉芽肿模型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炎症,减少肉芽肿组织重量,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和炎症组织中NO、5-HT、HIS的含量;降低炎症组织中PGE2和IL-1β的含量。
  (4)骨通贴膏(PIB剂型)经皮肤给药安全性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