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础教育精准扶贫的机制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6h】

基础教育精准扶贫的机制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 选题的缘由及指导思想

(一)选题的缘由

(二)指导思想

二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第一章 基础教育精准扶贫相关理念分析

二 基础教育精准扶贫机制的阶段

第二章 基础教育精准扶贫识别阶段

二 精准扶贫识别阶段的运行方式分析

三 精准扶贫识别阶段典型案例剖析

(二)把握精准检测关

四 精准扶贫识别阶段的改进路径

(一)深化政府精准扶贫识别工作

(二)学校参与到精准识别环节当中

(三)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作用

第三章 基础教育精准扶贫帮扶阶段

一 精准帮扶的内涵解析

二 精准扶贫帮扶阶段的运行方式分析

三 精准扶贫帮扶阶段典型案例剖析

(一)实施教育移民工程

(二)加快完善和出台教育精准扶贫政策

(三)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四)积极开展教育精准帮扶

四 精准扶贫帮扶阶段的改进路径

(一)扎实推进中等职业教育

(二)教育精准扶贫方式的多样化

(三)增强父母的脱贫意识

第四章 基础教育精准扶贫管理阶段

二 精准扶贫管理阶段的运行方式分析

三 精准扶贫管理阶段典型案例剖析

(一)扶贫对象的管理

(二)扶贫政策的管理

四 精准扶贫管理阶段的改进路径

(一)充分利用家访

(二)增加教育脱贫宣传

(三)扎实推进学校精准管理

(四)严格落实精准帮扶政策

第五章 基础教育精准扶贫考核阶段

二 精准扶贫考核阶段的运行方式分析

三 精准扶贫考核阶段典型案例剖析

(一)加强教育督查

(二)细化考核指标

(三)落实整改方案

四 精准扶贫考核阶段的改进路径

(一)深化考核督查问责制度

(二)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

第六章 基础教育精准扶贫保障阶段

(一)经费保障

(二)人才保障

四 精准扶贫保障阶段的改进路径

(一)强化经费保障

(二)增强师资水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教育扶贫。习近平同志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贫困地区考查,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教育扶贫被赋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使命。
  海南省为了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打好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通过教育移民、创建了24所思源学校、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学生实施托底保障制度、“不落一户,不落一生”的控辍保学制度等等,但是在现实中还是存在教育精准扶贫机制不健全、教育识别不太精准、精准帮扶政策不到位等问题。
  文章以海南省为例,探究基础教育精准扶贫机制,侧重探讨精准扶贫运行机制问题,试图揭示其形成动因,了解其内在运行规律,掌握其作用过程,为下一步教育精准扶贫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论文、报纸、海南省基础教育精准扶贫方案、海南省志教育志等相关文献,了解海南省基础教育精准扶贫的现状;选取代表性思源学校和山区教学点的领导、老师、同学、家长、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扶贫工作的领导进行教育精准扶贫帮扶措施访谈和调研,查找各个阶段典型案例;最后整理文献资料,梳理调研的典型案例,分析促进教育精准扶贫转变的路径。
  通过对本文的选题背景进行分析,梳理国内外的文献,分析整理调研资料,得出基础教育精准扶贫机制是一个政府、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相互协调发展的多环节作用机制。该机制包括精准识别阶段、精准帮扶阶段、精准管理阶段、精准考核阶段、精准保障阶段等五个阶段构成,并且每一个阶段的扶贫主体应该如何做才能完善精准扶贫。该机制的提出,为海南省基础教育精准扶贫提供思路,为深化扶贫领域改革提供理论保障。
  目前的文献都是对教育精准扶贫模式的研究,本研究立足于海南省基础教育精准扶贫机制的研究,研究者少,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在调研部分采取从教育精准扶贫机制层面来剖析其内涵、理念、问题以及运行机制,做到研究视角的创新。论文的不足是,由于可参考文献资料较少,受作者知识储备的影响,及调查样本误差的限制,论文中仍有很多不足,需要作者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这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是下阶段深入研究的主要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