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贫困地区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6h】

农村贫困地区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引论

一 研究的背景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对农村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历史教育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不少新的突破

二 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样本的选择

(三) 研究的方法

第二部分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对永登县八所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调查

(一) 课程开设

(二) 教师队伍

(三) 教师的教学活动

(四) 学生的历史学习

(五) 教学质量和教学评价制度

(六) 教师的教研活动和业务进修

二 结论

第三部分:加强贫困地区初中历史教学的对策

一 全面认识历史课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历史课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格教育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历史课在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方面担负着重大使命

(三) 历史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四) 历史课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训练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二 大力改进教育评价方法,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 改单一性学校评价模式为多元化学校评价模式

(二) 改奖惩性教师评价模式为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

(三) 改结果性学生评价模式为综合性学生评价模式

(四) 改变考试命题形式,把试题出“活”

(五) 改革高中、大学招生制度,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三 切实提高历史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整体业务素质

(一)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热爱历史教学

(二) 加强在职学习,完善知识结构

(三) 增强教研意识,以“研”促“教”

(四) 改进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推动历史教育发展

(一) 重视历史教育,强化政府行为,为历史教育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 加大对历史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保障历史教育经费

(三) 合理调配专业历史教师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甘肃省永登县农村初中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文献检索等科学研究方法,对该县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提出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结论与对策。论文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概括叙述课题研究的背景、现状、意义和调查设计,陈述了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研究的操作过程。第二部分为调查结果与分析。从课程开设、师资状况、师生的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师的教研与进修等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农村贫困地区初中,历史课是“副”课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在课程设置、任课教师安排等方面对历史课仍然存在一定的歧视;而由于大量非专业人员充任历史教师,加上专业历史教师又普遍缺乏在本学科教学方面提高和发展的欲望,造成农村初中历史教师整体业务素质薄弱,显然难以完成素质教育赋予历史教学的新任务;而考试制度的僵化和命题方式的死板又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偏离了人文精神教育的总目标,异化为服务于考试的“划书式”教学,也使学生的历史学习变成枯燥的背诵记忆,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效果差;广大学生想通过考试跳出“农门”的现实需要使应试教育的观念在贫困农村地区拥有异乎强大的生命力,推行素质教育困难重重。第三部分为加强贫困地区初中历史教学的对策。针对上述结论,文章提出了加强贫困地区初中历史教学的对策:一、全面认识历史教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全社会对于历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历史教师从事这一职业的自觉性和自豪感;二、大力改进教育评价方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把学校和教师的注意力、工作重点转移到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上;三、切实提高历史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引导教师不断加强在职学习,完善知识结构,增强教研意识,改进教学方法;四、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大历史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完善课外历史教育体制,推动历史教育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