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神经症人格与病态社会——《麦田里的守望者》人物心理分析
【6h】

神经症人格与病态社会——《麦田里的守望者》人物心理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1.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and His Works

2. The Literature review- Critical Responses to The Catcher in the Rye

Chapter Ⅱ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1. From Psychoanalysis to Social Criticism

2. Karen Horney's Theory about Neurosis

3. Erich Fromm's Sociological Studies

4. Erik H. Erikson and Identity Theory

Chapter Ⅲ The Insane Society and the Neurotic Personality

1. Holden and His Surroundings - the Insane Society

1.1 Holden and His School

1.2 Holden and His Family

1.3 Holden and the Society

2. Holden and Neurosis

2.1 Anxiety and Hypertension

2.2 Self-contradiction

2.3 Neurotic Need for Love

2.4 Self-effacement

2.5 Aggressiveness and Detachment

2.6 Self-idealization and Loss of the Real Self

Chapter Ⅳ Social and Cultural Codes and Adolescent Crisis

1. Social and Cultural Codes

2. Adolescent Crisis in the World of Holden Caulfield

Chapter Ⅴ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DavidSalinger,1919-)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盾世”作家之一,他迄今为止发表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美国战后文学中被誉为“现代经典”;他的另外三部中短篇小说集为《九个故事》、《弗兰尼与卓埃》、《木匠们,把屋梁升高;西摩:一个介绍》。他的作品使他被公认为战后另一类型小说的代表人物,具有严肃、自由而又趣于神秘主义的独特写作风格。他的作品集中反映了五十年代美国青少年那种对社会事物既不能撒手不管,又不愿参与的矛盾心理,从不同角度对社会的各方面提出了批评,在美国有广泛的影响。 小说以主人公,十六岁的霍尔顿·考尔菲尔德自述的形式回忆了他因成绩太差而在圣诞节前夕被潘西中学开除后在纽约三天流浪式生活的经历。本文把霍尔顿·考尔菲尔德作为美国青年的写照,探究霍尔顿的内心世界。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是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典型特征。因其复杂性与矛盾性,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二十世纪文学界的难解之迷。本文选取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神经症作为切入点,在卡伦·霍妮和埃里希·弗洛姆的心理分析理论的指导下,探究了主人公霍尔顿的内心世界,并追溯了以其为代表的美国青年内心矛盾与冲突的本源——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社会、文化矛盾,为小说及作者的歧义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心理学阐释。 本文主要由正文四个章节和结论五个部分组成。其主要内容如下: 本文第一章是导论。这一部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介绍了作者杰·代·塞林格的生平和他的写作生涯。其目的是为了从塞林格的生活细节中寻找一些他的创作主题和创作技巧来源,从而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第二,介绍了塞林格的主要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要内容和它在战后美国文学中的地位及其作用。《麦田里的守望者》发表之后,评论界的文章不计其数,褒贬不一,但赞扬居多。随着《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出版,塞林格几乎立刻被认可为二战后最重要的美国小说家之一。可以说,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不仅从艺术上得到了肯定,而且从社会学的角度也得到了认可,它可以帮助青少年增加对生活的认识,也使成年人对青少年增加了了解,消除代沟。 本文第二章简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指导——卡伦·霍妮、埃里希·弗洛姆和埃里克·赫·埃里克森的心理分析理论和关于神经症的论述。作为精神分析学的文化学派的成员,他们都认为神经症起源于文化缺陷。同时他们的理论也各有侧重:霍妮详细论述了神经症的形成极其机制,弗洛姆对资本主义文化缺陷进行了分析,而埃里克·赫·埃里克森则强调人格发展中的同一性理论。 第三章是论文的主干部分,本章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尔德进行了心理分析并探究了以其为代表的美国青年精神病态的根源。这一章分为两犬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主人公霍尔顿的处境(包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情况),为本文以后各部分作好铺垫。霍尔顿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但由于学习成绩差,缺乏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而感到非常寂寞和苦闷。他对周围的成人世界里的虚伪极度敏感和憎恨;他玩世不恭,抽烟,酗酒,说脏活,找妓女,躲进了自己的幻想世界。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霍尔顿的神经症人格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由于其不幸的童年以及他所在的社会的文化缺陷,霍尔顿发展了一种以疏离性为主导,自谦性与侵略性并存的神经症人格,表现为焦虑、极度紧张、自我矛盾、自我逃避、偏执、高度幻想、自我迷失。 第四章分析霍尔顿的世界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文化准则以及青春期的危机。首先,霍尔顿的世界不仅体现了战后美国文化中青少年一代的叛逆性格,也反映了在后工业时代社会的压力下青少年作为社会个体心理上产生的困扰。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发展,美国社会性格特征也从追求纯粹的、自我的、有主见的性格转向为个人的发展设计出某种模式。当时美国社会的预科学校正是这样一种社会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家庭的地位,对中产阶级的后代进行教育、监督,并使之适应社会的需要。但是霍尔顿对其作用感到怀疑并揭示了其推崇的公平比赛所掩饰的竞争的残酷性。其次,在霍尔顿的世界中,精神上的困扰也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青春期危机,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对死亡和爱焦虑与恐惧。 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是结论部分,主要对全文进行概括和总结,并且指出了塞林格创作《麦田里的守望者》和刻画霍尔顿的世界的重要意义。写作对塞林格来说既是一种实现理想自我的方式也是一种治疗;而他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社会神经症的治疗。他的神经症是理解小说矛盾性和模糊性的关键;正是他的神经症人格使他形成了分裂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小说中体现为他对周围人物所采取的暧昧态度。最后一部分在二十世纪的人格分裂的背景下对小说和作者作了总体评论。塞林格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表现了二十世纪美国的时代精神——神经症人格与病态社会文化;霍尔顿这位精神分裂的青年则是现代人的象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